“哦,我曾随圣童孙思邈孙先生学过一些,不过并不高明……夫人,您此次前来,莫非是……”
郑言庆何等聪明,见李玄霸这等情况,如何看不出端倪。
窦夫人拉着李玄霸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旁,轻轻的搂着他。李玄霸好像一只温顺的小猫,依偎在窦夫人的怀中。那双细长的眼睛,却盯着言庆,似是好奇,又好像是在一旁观察。
不仅仅是李玄霸,李世民也在观察。
他听父亲提起过言庆,也曾听姐姐,谈到过言庆。
父亲说:半缘君文采飞扬,思绪缜密,见识非同凡响,乃当世大贤。
姐姐说:鹅公子的确是有才华,只是有些女气,略显阴柔,不够大丈夫气概。
李世民从此,就记住了郑言庆。
他开始搜集言庆的一切信息,并尝试临摹言庆所创的咏鹅体(颜体)。李世民虽出身高门大阀,却是个长于学习的人。他喜欢琢磨人,也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一开始,他还对言庆并不服气,觉得言庆只会舞文弄墨,当不得大贤两字。甚至一度,他认为言庆,虚有其名。
然则,当郑言庆一部《三国》问世,令李世民刮目相看。
言庆所发不出来的《三国》,李世民可说是反复阅读。越看,他就越发对言庆,感觉高深莫测。
直至言庆征伐平壤,郑醒构陷言庆投敌时,李世民的第一个反应,却是:郑言庆若投敌,高句丽将如虎添翼……后来当他听说郑言庆是被诬陷时,顿时感觉轻松,还笑着和李云秀说:高句丽人,要倒霉了!
而事实上,高句丽人,似乎的确倒霉了……
今日一见,鹅公子果然是一表人才。
只是他为何有些激动?似乎对我,颇有些亲近之意?
李世民虽说是李渊之子,但毕竟是次子,论前程,他断然比不过长兄建成。郑言庆出身郑阀,即便是旁支,也未必比他低;论名气,郑言庆已隐隐有宗师之名,在文坛享有盛誉,又在高句丽立下赫赫战功,也非李世民可以比拟。可是他为什么,会见到我,如此激动呢?
这心里面,顿时有几分骄傲,不过更多的,还是亲切。
言庆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释放出来的善意,竟然被李世民准确的捕捉到,并且记在了心里。
此时,他的注意力,被窦夫人所吸引。
窦夫人说:“不瞒公子,玄霸的身子骨,的确不好。
说来也奇怪,他生下来就有些弱,可偏偏天生神力。我与李国公一开始都没有在意,想着他力气这么大,身体怎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