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平定武承嗣叛乱后,声望如日中天,可朝堂局势波谲云诡,暗潮依旧汹涌。武三思、武承嗣虽死,但其党羽仍潜藏暗处,伺机而动。武则天年事渐高,储君之位悬而未决,各方势力皆在暗中角逐,都想在这场权力的棋局中占据上风。
这日,林澈听闻狄仁杰病重,心中忧虑万分。狄公一生刚正不阿,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林澈对他向来敬重有加,如今狄公病重,他怎能不去探望?林澈将此事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深知狄公的重要性,当下便与林澈一同前往狄府。
狄府中,气氛凝重压抑。家仆们脚步匆匆,却又不敢发出太大声响,生怕惊扰了病榻上的狄公。林澈和太平公主穿过回廊,来到狄公的卧房。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狄公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形容憔悴,往日的神采已消失殆尽,唯有那双眼睛,虽深陷眼窝,却依旧透着睿智与坚毅。
林澈和太平公主走到榻前,轻轻跪地请安。狄公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林澈和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微微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狄公,您感觉如何?”林澈关切地问道,声音中满是担忧。
狄公苦笑一声,说道:“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今日你们能来,我心中甚是欢喜。”
太平公主眼眶微红,说道:“狄公,您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狄公微微摇头,说道:“生死有命,不必挂怀。我这一辈子,为大唐尽心尽力,也算问心无愧。如今,我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朝堂局势。”说到此处,狄公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林澈心中一动,他知道狄公接下来要说的必定是关乎大唐未来的大事,当下便认真聆听。
狄公看着林澈,缓缓说道:“林中郎将,你出身不凡,又有经天纬地之才,更难得的是心怀天下。这些日子,你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我都看在眼里。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武氏一族虽遭重创,但余孽未除,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而陛下年事已高,储君之位悬而未决,这更是让朝堂动荡不安。”
林澈点头道:“狄公所言极是,如今朝堂乱象丛生,若不加以整治,大唐恐有大祸。只是,不知狄公有何高见?”
狄公微微喘息了片刻,接着说道:“我观那李隆基,年纪虽轻,却聪明睿智,心怀大志,实乃大唐未来的希望。林中郎将,太平公主,你们若能辅佐他,大唐定能延续盛世,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林澈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他们心中早有扶持李隆基上位的想法,如今听狄公也如此说,更觉坚定。林澈说道:“狄公放心,我和公主早已决定暗中扶持临淄王,只是此事困难重重,还需从长计议。”
狄公欣慰地点点头,说道:“你们有此想法,我便放心了。只是,扶持储君,谈何容易。武氏余党必定会百般阻挠,朝堂上也有许多人持观望态度。你们行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林澈和太平公主齐声应道:“狄公教诲,我等铭记于心。”
狄公又看向太平公主,说道:“太平,你身为公主,在朝堂上有诸多便利。只是,这宫廷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