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从豆禾就看出来了,多壮的豆禾啊!”
刚推行堆肥的时候,虽说听说这东西能增产,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不少人都将信将疑,直到豆苗发了芽几个月后,第一批肥下了地,那翠绿挺直的苗子一看就知道秧子长得好。
那些不肯做堆肥的人家就慌了,好在县城有指令,每家每户必须堆肥,等他们急急忙将家里不多的堆肥用起来,又继续扩大堆肥的时候,已经是晚了旁人一大步,导致后面虽豆荚长了起来,却也远不如其他人。
且不说那些人如何的捶胸顿足,县令大人知道了这事,当即也是火冒三丈,勒令他们接下来必须好好伺候庄稼,不得有误。
村民只道县令大人心系庄稼,纷纷夸赞不已。
巧娘跟村里人唠完磕,饭桌上便提了这事。
“听说还有那眼红得要去害邻居家的地呢,好在及时发现了,周家村有家就被害了半亩地,天杀的,好好地豆子,豆荚都长了,眼看着就要鼓起来了,偏偏全被拔了采倒了,那家是寡妇带着公婆,就两个小儿,碰到这事,一点办法都没有,听说哭得跟什么似的,真是作孽啊!”
“周头那边这事多着,我也听说了了一耳朵,后来人抓住了,只是那家也穷得听不着个响,怕是赔不了什么。”
赵丰年听完,问道,“报官了吗?”
巧娘怜爱地看着儿子,“傻宝儿,都是庄稼汉,地里庄稼的事,哪里是拿到衙门里去说的。”
赵来贺也解释,“咱们县太爷虽说是个好官,但也没人敢闹去县衙的,怕是周家村村长得压下来了,这世道就是如此。”
赵丰年听了有些不是滋味,只是他也知道,就如赵来贺所说,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平头百姓就是怕官。
“爹,娘,我打算明年下场。”
赵来贺巧娘还没反应过来。
“下什么场?打谷场?”巧娘不解。
赵来贺却是意识到了,“你想明年开春考童生?”
赵丰年点点头,“我想明年先下场试试,倘若成了,对咱们家都好,倘若不成,就要辛苦爹娘白干数月了。”
赵来贺却笑了,“你尽管试!爹娘都支持你!”
巧娘本来还在想儿子只读了不到两年的书就要去考科举,此时听到丈夫的话,也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