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年本就没打算瞒着村里做,刚开始的时候瞒着是怕有人跟着学,最后没成反倒怪到自家头上。
再者就是,这个方法也要经过实验,他还有自己的一点打算,如今水到渠成,于是便让赵来贺出面了。
虽然在赵丰年看来,这样的产量还是没有达标,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惊人的变化了。
听说赵四家靠着叫什么堆肥的法子让七亩地都能亩产两石的麦子,整个赵家村都沸腾了。
谁不知道赵四家那五亩地地薄,起初王家种五亩麦子,收获三石都不到,虽然有疏于管理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地荒啊。
可如今,赵四竟然连薄田都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可见这堆肥是多么管用!一时间,无论是家里薄田还是本来就拥有上田的人家,都激动不已。
赵家突出的产量,毫不意外引起了其他村的注意,也引起了县太爷的注意。
对比其他村一亩一石,六七斗,赵家村的三石实在是一枝独秀。
这天收粮税的还是个熟人,周大力。
周大力早知道了这事,见到赵来贺,一脸的笑容。
“贺兄弟,真有你的,你家这事县令大人都知道了,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
赵来贺也笑得合不拢嘴。
等县令大人亲自微笑着同赵来贺说了几句话,还说待查实前因后果,会再派人去赵家村时,整个场子上的人再次冲赵家村这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今天的所见所闻赵家村的人能说一辈子,见到了县太爷,县太爷还很和蔼地跟他们说话了,还说要来他们赵家村呢。
赵丰年家,巧娘也高兴,他们家今年秋收都没出什么力气,去年才得了县太爷的夸,今年堆肥的事又被县太爷夸了一番。
巧娘已经将鸡养到三百只了,每天收的鸡蛋都卖到了县城里,知道她家养鸡,县城好几家酒楼食肆都在她家定鸡、定鸡蛋,现在她给鸡吃的可都是新鲜的菜梆子还有河里的田螺,怕是有些人家吃的还没有她家鸡好呢。
本想着如今就是最好的日子了,谁成想,这天中午,村口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家里小黄狗听到动静猛的站了起来,朝着门口狂吠不止。
赵来贺喝退狗崽子,正要出门瞧瞧,就见赵来元一脸喜意朝他们家跑来。
“来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