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气打算大干一番。
奖金的刺激之下,使得大伙都十分有干劲,其中海洋部预备队的5人更是暗自下决心,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这五人还是实习期,待遇比其他人低一些,经过这几个月远洋运输的磨砺,已经有了正式船员的专业能力。
不过还是第一次参加捕鱼作业,因此还是挺紧张的,这五人的预备队直属的是沈兵,由他来带这五个人,等完全锻炼好了,再分配到一队或者二队,而且三队也在组建之中,等下次招募的时候,于游会留心具有领导才能的船员。
人才一直是游龙公司比较渴望的,中国地大物博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要掌握这些流动的人才,就需要公司拿出足够的诚意,简单地说要待遇好,并且有发展前途。
这些事宜也就交给蒙甜直属的人事部来负责了,于游可没这么多精力。
重振士气之后,入夜后,于游来到驾驶舱,这次由他亲自掌舵,而沈兵则带着五名新手来到了甲板上操控辅助绞机,观摩其他船员的工作模式,赵忠仁、李阿毛带领着老伙计们分立两侧的拖网绞机等器械,随时准备打开诱光灯。
于游看了看情况,速度提升了,在海面上犹如一头巨大的鲸鱼,搅动着海面的鱼群。
“打开诱光灯!准备下网!”于游通过渔汛雷达发现了一股庞大的鱼群由南向北挺进,声势浩大,估计是某个洄流的鱼群。
拦腰截断了鱼群之后,诱光灯吸引了跳跃出海面的鱼群,沈兵通过无线电联系了于游,说道:“老大,是带鱼群!”
“带鱼?哦,这个时期他们好像是带鱼的渔汛期。”带鱼的价格在国内行情一般,波动不大,批发价每斤大概有10多块左右,每吨能达到五千左右,反正这一趟的油钱巴特的连锁超市是包了来回的,因此于游本着多捞一点算一点的态度,看中了这群带鱼!谁叫他们碰上了于游路过呢。
随着于游的广播声响起,赵忠仁、李阿毛都放下了拖网,沈兵带领的预备队也用辅助拖网绞机放了一网,三网一起出击,于游的根本就不必导航,因为这次的带鱼群极为庞大,一撒网就覆盖完了,随之收网进舱,再下网收网进舱,一轮下来,全机械操作的拖网系统使得捕鱼轻松简单了许多,普通的渔船是要靠人力拉网的,费时费力,而依靠高功率的绞机收网,一次捞个上万斤很是轻松,何况这一次每一网都能达到几十吨!
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