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想起,梁家明对郑家的仇恨,似乎比对陈家还要深。
于是他问道:
“你们可知,负责振州珠场司刑罚的,是郑家何人?”
梁家明几人小声讨论了几句,最终给出了两个名字。
黄举天微微点头:
“我会安排郑翊给族人递话,减轻或免除对你们亲人的处罚。”
梁家明等人身为疍民,受到的最直接压迫便是沉重的税负,而郑家恰好出了不少酷吏,因此仇怨更深。
但在黄举天看来,郑家的问题与其他三家相比,不过是小儿科,属于可以团结利用的范围。
所以,梁家明听到黄举天这句话,眼中才会闪过一丝讶异。
但他还是拉着几个弟弟跪下,叩谢恩德:
“多谢黄县丞!多谢李县令!”
黄举天双手扶起梁家明,亲自将他们送到县衙外;
又从荷包中取出四十文钱,递给梁家明。
这点钱虽远不足以补足珠税,却足以解燃眉之急,让他们在归途中不至于太过艰难。
黄举天心中清楚,这不仅是对他们的短期帮助,更是为未来埋下的一颗种子。
‘毕竟这些人……可都是水师预备役!’
黄举天心中暗想。
疍民长期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日常拉网捕鱼、操桨行船,练就了过人的体力和耐力,完全能适应军事训练与作战的高强度要求。
更重要的是,疍民因社会地位低下,内部联系紧密,群体凝聚力极强,稍加引导便能如指臂使。
黄举天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与耐心,假以时日,必能彻底收服他们。
梁家明却不知黄举天心中的盘算,只觉得此生从未遇到过如此好的官。
加上连日来,黄举天对他们的照顾,让他深受感动;
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此刻的眼眶,竟比晒脱皮的脸还要红——
“黄县丞!以后要是有事,你只管来渔村寻我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都二话不说!”梁家明大声道。
“对!”
“以后都听黄县丞的!”
其他几人也纷纷哭着附和。
“本官只愿你等一路平安,保重身体。去吧。”
梁家明五人缓缓转身,朝着城门口的方向走去。
他们脚步沉重,一步三回头。
每一次回望,都能看见那身形英挺、心怀大善的黄县丞,依旧伫立在县衙外,面上挂着和煦的微笑,目送他们走远。
左手边的族弟已然泣不成声,忍不住凑到梁家明耳旁道:
“哥,黄县丞、李县令对我们真的太好了……下月阿爷起事的地方,能不能换到隔壁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