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愿伟大的诗人从此静好!
镇国寺外。
云消雨霁,太阳出来了。
手搭凉棚,吴山熠熠,内心晴好。
回到舰上,李隆基匆匆呈上一叠文书。
一封是中书省加密的庭谕,另一封是李孝逸寄来的战报,还有几份是朝廷发给各地大员的例行通报。
加密的庭谕乃太后手书,上面只短短十六个字:
白毛绿水,
红掌清波,
放之山野,
冷暖自知。
冯靖看罢不禁狂喜,伟大的诗人碰到了伟大的天后,无论曾发生过什么,这种结局是天下人最愿意看到的。
强忍着狂喜,他慢慢打开了李孝逸寄来的战报,也很短。
“钦差大人勋鉴:战火已熄,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等叛酋同时授首,天后命我即刻班师,江南善后由黑齿常全权督办。请钦差大人一路保重,孝逸顿首!”
看到“同时授首”四字,冯靖不禁冷笑了一声。
根据那个叛军幕僚长的口述,五日前那个晚上,骆宾王被押往下阿溪岛。
假如骆宾王中途没有跳江,假如他确实被押到了徐敬业面前,骆宾王只有一种可以活下来的可能。
即:徐敬业全歼了唐军并取得最终胜利,这种情况下徐敬业或有一种匪夷所思的大度。
然事实是,徐一败涂地连棺材本儿都赔光了,他绝不可能饶了骆宾王让其继续活着。
退一万步讲,即便徐敬业没杀骆宾王,他也不可能仁慈到在战败之后还带着骆宾王一同跑路,然后再“同时授首”。
而真相是:徐敬业、徐敬猷两兄弟是逃到几百里外的海陵时,被部将王那相砍了脑壳献给了李孝逸。
被部下杀死是徐敬业做梦也没想到的,他不可能为了同时授首而特意带着骆的首级跑几百里吧?
那么骆宾王的首级从何而来?
所以,“同时授首”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王那相为了邀功,用假冒的人头冒充了骆宾王的首级。
李孝逸则出于同样的邀功心理,糊里糊涂或着明明白白装了糊涂,总之是各取了所需。
迅速想定,冯靖舒了口长气出来。
如此更好!
有了那颗假冒人头,骆宾王从此性命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