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资,劳烦尹先生再多呆一个月,谁和钱过不去?何况是这种白来的。会社的要求是:把尹羡文手里的工作交接给藤原,一些比较复杂的,要落实在文字上,尹羡文需要写好交接文件,这样即使短期内没有人来交接,也不至于有些技术变成断档。
唯一的遗憾就是错了回家陪家人过年的时间,他给李念祖去了电话,让他给家里带了信儿过去,家里也捎了回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别记挂。
1934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三年,尹羡文也23周岁了,他生日比较大,过了年就过生日了,今年的年是在上海过的,因为这面的事情没有处理干净,他是没办法回东北过年的,还好他临走之前已经预见到,叮嘱淑娴到时候回老宅过年就好,即使淑娴不回去,娘也应该会安排妥当。
得到家里都挺好的回信,尹羡文也就踏实的呆在了上海,还好有翟叔和建业,他也不孤单,这个年就跟他们两一起过的。翟建业倒是挺欢喜,羡文哥毕竟还能再陪他一段日子。
过年的时候是小孩子最开心时候,建业也没了之前的离愁别绪,开心的跟着爹忙前忙后,这段时间,他已经想通了,大人们都要为着生计奔波,哥也不例外,那么他就只能努力学习,即使哥以后不回上海了,他也有能力去东北找他去不是?所以,当尹羡文终于要订票回东北的时候,建业反而没有那么多情绪了,只是跟尹羡文约定,隔段时间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
刚过完年,上海的各大报纸就报出了个惊天的消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又当上了康德皇帝,并宣布将“满洲国”改称为“大满洲帝国”。很多人都在议论,都说是日本人在幕后怂恿的,让溥仪出来当个傀儡,日本人好能更好的控制东北。
即使像尹羡文这样,不关心政治的人,也感觉到国内的严峻形势,他在上海就更呆不住了,巴望着赶紧回东北,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跟家人呆在一起,比赚多少钱都强。
尹羡文定的是一周后的票,还是坐火车回去,这次没有翟家父子作伴,他要自己回去了。翟叔和建业这几天一直在帮他收拾东西,其实还真没有啥要带回去的,可是翟叔还是凑了两个箱子的东西出来,他自己一看,全是些南方的小吃、丝绸和衣服一类的特产。
最后这一周,尹羡文已经不去会社了,他已经完成了交接的工作,这几天就是去学堂接一下建业,在家给翟叔打个下手,帮忙看一下账本,要么就是给他们三人准备一下晚饭,日子也算过得清闲。
现在尹羡文在上海的日子已经变成倒数的了,这是建业说的,他每天都会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