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诺坐上牛车,晃晃悠悠到了镇上,交了一文钱入城费,打算将上次没逛完的地方再熟悉熟悉。
卖野山鸡那次,她去的是东市,那里人口密集,有个大集市,常有百姓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售卖,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通常较为低廉,是普通老百姓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除此之外,东市最大的交易,莫过于三姑六婆、买卖租赁,因为人口繁杂,医馆大多数也开在这儿,方便就近生意。
往南走,到了南市,这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是最不安稳的地界,遍布妓院、赌坊、听歌唱曲的茶肆、各类黑心作坊……好人家的姑娘不敢往这儿走,生怕遇上泼皮无赖。
南市往北,商铺林立,各类大酒楼,点心铺面,成衣铺子等生活用品商店独门独户,有些小钱生活富足的百姓,常到此处光顾生意。
再往北便是清河镇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还保留着里坊制,跟后世商业区和居民区高度融合不同,这里少有商铺,居住地被划分成规整的方格,四周设有高墙,仅开少数门,有专人负责坊内治安,实行宵禁,夜间关闭坊门,俗称“片儿警”、“网格化管理”。
而这样的里坊,在东南北三市也有,只是数量不如北市多,且每家每户占地面积广阔,多为豪绅富户。
程诺记得书中不久之后,因为商业发展,里坊制规定的不能沿街开店,夜晚不准人上街的制度,会被打破推翻,甚至有“侵街”现象发生,就是里坊内的民居开店铺打破坊墙,突出到墙外的街道边,甚至朝向街道开商店。
取而代之的是沿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商客往来于市,街道车水马龙,甚至出现了通宵达旦灯火通明的夜市。
那些因为挨着街道的房舍,一夜之间租金大涨。
如果能在政策开放前,盘下一家临街房舍,以后不管是开店,还是租出去收佣金,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问题是即便现在,临街最便宜的房屋,买下来也得几百两银子。
而她如今荷包里连一两都拿不出来。
程诺继续在各个市集间边走边逛,转眼到了正午,肚子唱起空城计。
找了路边一家卖汤面的小摊,五文钱要了一碗素菜浇头,连肉都没敢加。
吃到一半就吃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