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辽东郡。
年初的时候魏哲与麾下的两百辽东义从便是由辽东坐船至东莱的。
不过当时太过仓促,没有找到万斛大船,只能连人带马挤一挤了,就这还是分两艘船才运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魏哲在航行途中一不小心落水了。
……
翌日,东莱郡黄县。
再次故地重游,魏哲的心情多少有点复杂。
遥想半年前初到此世的时候,他就是在东莱郡渡过的新手期。
相比之下,太史慈的想法就要简单多了。
实际上自从进入东莱郡范围之后,他就不自觉的加快速度。
魏哲知道他这是归心似箭,便索性过黄县而不入,直抵陈乡。
不过魏哲一行五百骑声势太大,还未进入陈乡便在官道上被拦下了。只见传舍走出一位皂衣赤帻的老者,面带戒惧的看向众人。
没办法,黄巾之乱余波尚未平息,任谁也不会对这样的一支队伍视若无睹。
不过心中虽然忧虑,这老者还是小心开口道:
“鄙人乃本地乡啬夫,请问诸位贵人来我陈乡可有何事?”
闻听此言魏哲刚想开口,一旁的太史慈便忍不住勒马越众而出。
“杜翁,是我呀,太史子义,你莫不是连我都不认识了。”只见太史慈笑呵呵的下马朝老者躬身一礼,而后指着身后众骑道:“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并非黄巾歹人。”
那杜姓乡啬夫在认出太史慈后倒是眉头微松,可笑容依旧有些勉强。
倘若不是太史慈往日在乡里名声不错,他都要怀疑这小子是不是从贼了。
马上的魏哲见状当即哈哈一笑道:“子义,你且先行归家吧,莫让老夫人久等了,我等稍后再去拜见。”
见此情形,归心似箭的太史慈想了想也就没有再啰嗦,当即拍马而去。
而这边魏哲下马之后也没觉得冒犯,反而主动将几样物件递了过去。
“杜君,这便是我的告身与符传,还请验看。”
本朝立国百余年,关于官员上任自然早已有一套完整流程。
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为官,如今地方官员上任都需要有本人“告身”与朝堂“旨授”,将官员的样貌、年龄、出身都交代清楚。
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一个“赴任符”。
所谓“赴任符”,其实就是一种凭证。
通常用竹子制成,长六寸,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才能使用。
官员需要持此符到任职处报到,如果在赴任途中遗失或损坏了“符”,都需要书写情况说明缘由,并尽快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