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周云奇走了过来,低声道:
“两位王爷,殿下,请候着吧!”
朱允熥看到他,不用问也能将人和名字对上。
他不由地想起了武术老师,周云海。
两个人的名字就差一个字,难道是兄弟?
下次见了周先生,得问一问。
黄子澄冲朱元璋躬身施礼,后退几步,转身回去监考了。
朱允熥三个人就站在御案前。
朱元璋无视了三小只,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一本奏折接着一本奏折,
有的扫一眼就写了批语;
有的反复地看,甚至揉揉额头,沉思片刻,写批语也十分慎重。
朱允熥依然看不到他的脸,
最多只能看到嵌着皱纹的额头。
自始至终,老朱的表情都没有变化,如一潭死水,看不出喜怒哀乐。
朱允熥心中感慨,
这就是上位者,喜怒不形于色,
让人无法揣摩他的内心想法。
~
三个人静静地站着。
朱植已经放松下来,不再紧张。
大殿很安静,偶尔“啪”的一声轻响,那是朱元璋丢奏折的声音。
又过了盏茶时间,
不远处传来黄子澄的声音,
“时间到!”
“请放下笔!”
“请将卷子放在桌子的一角。”
“请排好队列,这次站成两排。”
西边传来一阵挪凳子的声音,有人在小声交流。
黄子澄急忙低声喝止:
“肃静!”
时候不大,黄子澄带着学生来了,就站在朱允熥他们的后面。
朱允炆就在朱允熥的正后方。
看着被罚站的弟弟,朱允炆心中十分畅快。
众人在安静地等候。
一旁的两位先生在批阅考卷。
一炷香后,阎思文批阅的默写先完成了。
他抱着一叠试卷走到御案旁,躬身道:
“陛下,默写的卷子,臣已经都看过了。”
朱元璋终于抬起头,
“哦,都默的怎么样啊?”
阎思文恭敬地回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