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地囊括在城墙之内,又增修了规模远超内城的外城。
可经过神宗、哲宗年间,宣和年间的汴梁,已经拥有了近三百万人。而在这个时代,整个神圣罗马帝国,也不过八百万人口而已!
汴梁之所以发展到如斯繁华、又如斯庞大的地步,其实并不正常。虽然历朝历代,凡是国都,都免不了要趴在邻近的四方州县身上吸血。但不论是之前的长安、洛阳,还是之后做了数百年首都的燕京,都是相对要克制许多。而自大宋艺祖赵匡胤之下,一代代的赵官家们,都有一种希望尽量把好东西留在身边的冲动。
汴梁几乎是集中了大宋一切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人力上,最好的部分都被截留于斯,而到了赵佶登基之后,以“丰亨豫大”为执政口号的大宋朝廷,更是把封建时代一个政权的聚敛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通过花石纲,源源不绝地运送而来的太湖、灵璧各色奇石。
比如自赵佶到蔡京,大宋朝廷上层兴起的古董收集热,导致了宋境之内,地面上、地面下,所有能被找到的古物,都被搜刮一空,成为了都门贵人们的书斋珍玩。
还比如说,从政和年间开始编修的万寿道藏,聚集了天下几乎所有的道书,其中多有秘而不宣的法本。
至于大宋手艺最高明的工匠、功夫最精湛的厨子、歌舞最娇媚的女娘……也只有在汴梁才能找到。
……而最后,这座汇集了这个时代所有最美好事物的城市,就那样毫不设防地让从通古斯南下的强盗集团来了个连锅端,最后百不存一。
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女真入寇的靖康之变发生,从赵大赵二以来,这种恨不得聚敛天下财富奉养一城的畸形制度,也留下了无数的隐患。
地方上一方面资源太少,一方面又是税赋沉重,王安石变法到了徽宗年间,善政尽废,恶法更增。地方官就算是想要“与民休息”也不可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财富流入汴梁。
而这种过度的压榨,导致地方官只能对保持最低限度的统治,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调动。于是到了女真入侵、天崩地裂之际,黄河以北的赵宋统治瞬间崩溃。要不是女真兴起于原始而强蛮的奴隶社会早期,残酷的杀戮与压迫引发了汉人们朴素的民族主义反抗精神,以至于河东遍地金鼓。换成是初入关的满清那种起码看得懂《三国演义》的半开化异族,只怕也就没有赵构“泥马渡康王”这档子破事了。
在宋室南渡之后,就连士大夫们也不得不承认,靖康之变的根源,就在于“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上面。甚至朱晦庵要借范仲淹之口替前人辩解道:“既无钱,又无兵,却教他将甚去杀贼?”
但不论怎样说,这都是一个富庶繁华到了让人惊叹的城市!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