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六年过后是寿昌七年,耶律洪基正逢这年正月,驾崩清风殿。他的孙子,二十五岁的皇太孙耶律延禧继位,改元乾统,群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
也正是在这一年,大宋第八位皇帝赵佶,也在这一年正月登基。
一南一北,契丹中原,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曾经创制了水力仪象台的大学者苏颂就在这年五月病逝家中,一代文宗苏轼也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在常州的秋雨声中安详地阖上了双眼。
百年以来最杰出的学者与诗人一去不返,两位年轻的帝王却正跃跃欲试地准备登上舞台。
不论宋国还是辽国,也不论是把汴梁扯成一团糨糊的新党与旧党之争,还是在辽国朝廷横行无忌的权臣耶律乙辛如何揽权,军国大事永远一件接着一件。比起来这些可以留名史册的大事件,易州龙兴观里一场小小的离别,便显得微不足道了些。
龙兴观的讲经法师许玄龄,自从去年担起责任,迎请那座前唐玄宗敕造的汉白玉石幢重返龙兴观后,便一病不起。
龙兴观虽然立观二百多年,但从立观起,便是地方官为迎合玄宗而起的官修道观,道脉传承至今,更是少有真正玄门之学传承。平日里,一众道人不过是侍奉香火、唱经打斋,只是依着前唐所留的道门仪制,仍然设了讲经法师一职,推选懂得与文士官员往还唱和的博学之人,担任讲经法师一职。
然而辽国的契丹贵人推重佛门,那些通晓华严、兼修密法的高僧,往来辽国各军州驻锡说法,聚起万人听经都是等闲。可是像龙兴观这样的道观,上香祈福的虽多,愿意听讲经法师宣讲玄门经义的便少之又少了,以至于许玄龄这位讲经法师,开讲三洞经典的机会少得可怜,
等到许玄龄生了这场重病,观里不服他的人,便不安分起来。原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