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中吃人的现象却仍然存在。
“还有呢?”
叶沧澜继续问道。
“还有人说野草是秋水先生极度压抑之下写出来的一篇作品,似乎是想要发泄。”
“压抑,发泄?”
叶沧澜点点头,示意蒋平继续说下去。
“也有的评论者认为野草是秋水先生对于未来的希望,虽然极度压抑,但野草生命力极强。哪怕再遭受到无尽的摧残,仍能存活。所以,人们认为野草即是希望。”
“希望。”
叶沧澜同样点了点头。
随后,他没有继续再问蒋平。
作品向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你这样理解可以,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同样也行。
继续再看第二部作品。
天问。
第二部作品是一首诗。
只是一看这首诗的标题,连叶沧澜都有一些吓了一跳。
随后,当念出第一句遂古之初时,叶沧澜更是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这首诗……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叶沧澜继续读下去。
两个多小时之后,叶沧澜终于将天问读完。
其实“天问”只有一千来字,要读完的话,最多需要十几分钟。
但是,要完全明白天问里面的意思,别说是两个小时了,恐怕一天都不一定能完全明白。
虽然叶沧澜两个小时看完了天问,但说起对天问的理解,叶沧澜也只认为自己只懂得了十之一二。
天问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天问里面的一些问题也实在是太过于高深,太过于无可解答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无解。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无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