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好到无以复加。他本来只是个庶子,要是在之前的朝代,肯定是要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的,被圈养在京城里,无尺寸之地,只不过是一个富家翁而已。
但是,朱元璋却给了他四个郡的封地,让他南面称君,又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让他可以从容地开疆拓土数千里,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帖木儿等人一起角逐。
说句良心话,朱元璋这个父亲当得很合格,他对每个孩子的爱都做到了最大,没有亏欠任何一个孩子,包括燕王和肃王。
朱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在太监的服侍之下穿上了一身孝服,在亦力把里的城内为朱元璋设立灵位开始祭奠这位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也是他的这个身体的父亲。
肃国的大小官员,后妃等人也都换上了孝服,一片哀嚎地哭祭这位大明朝的第一个皇帝。
由于朱元璋的遗诏早有明确规定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而且这个遗诏已经公布天下,人人皆知,朱也就没有想着去京城奔丧,转而在国中祭奠老朱。
但是,他不想去京城,不代表有人不想去京城。
南京城北边的长江边上,一大队身穿孝服的人马正在疾驰而来,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生的身材魁梧,面容英武,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显得气势十足。
实际上,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朱棣明知道朱元璋的遗诏是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但是他还是来了。因为,他觉得,他的老子死了,他不来祭拜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况且他前往京城还有其他的目的。
绝大多数藩王也是这么想的,他们接到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之后,都想着去京城祭拜,这倒不是说他们人人都有野心,老子死了,做儿子的居然看都不去看一眼,那岂不是要被天下人骂死了?
只不过,他们的势力都比较弱小,在接到朱允发出的遗诏之后,就都不敢去了,一个个的在自己的封地上发脾气。
朱棣可没有这么多顾忌,他的实力很强,北平是中国北方的门户,也是当年元朝的都城,元朝逃到蒙古之后,还时不时地叫嚣要重新夺取元大都,以再现大元的风光,因此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对这里的军事方位是最为重视的,投入的资源也是最多的。
在全国之后十万匹战马的条件之下,在北平就放了两万匹,可见他对这里的重视程度。
燕王朱棣坐镇北平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节制北平行都指挥使司的全部兵力,朱棣就藩燕王后,手里面可以指挥多少军队史料中没有记载,这大概是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将他们抹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