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被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明朝。”以至于“漠北东西万里,莫敢与之抗者。”
也先由于王振识破了他所贡献的马匹以次充好,并且虚报马匹数量的诡计,不肯多给他们赏赐,而仗着兵多将广进行挑衅,一路攻辽东,一路攻张掖,中路为主力攻宣府大同,尤其是大同所受的攻击最为猛烈,塞外城堡,所致陷没,大同参将都战死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朱祁镇架不住王振的蛊惑,率军亲征结果导致全军覆没,他自己也做了俘虏。
对于目前尚且弱小的瓦剌,朱没有必要派出高规格的使团,那样反倒是显得自己掉价,不利于威服四海。
从上面这些简单的史料中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蒙古势力的恐惧,他虽然打败了元朝,灭亡了北元,但由于铁木真打下的基业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没了元朝,那也是很强的存在,他们各自为政时尚且能对明朝构成一定的威胁,更何况是出现了也先和俺答汗这样的英雄人物统一大漠的时候?
因此,朱元璋明明知道地方上的藩王有坐大的迹象,但也不得不依靠这些塞王们领兵镇守北疆,因为为了防备蒙古人的南下,朱元璋在九边放了大量的军队,总数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并且都是精锐的野战军,这些力量他才不放心让外姓人掌握,以免造成安史之乱的局面,只有交给自己的儿子他才放心,因此才设置了九个塞王来领兵,以保证他大明朝的长治久安。
从他内心深处,他宁愿将来哪个儿子篡位夺了江山也不愿意外姓人将江山夺了去。
朱元璋一向以爱民如子著称,在以往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里他最敬畏的是民心,那些资料给出的理由是朱元璋是元末大乱起家的,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对老百姓十分重视,对民心所向很是敬畏。
这完全就是胡扯或者是想当然。朱元璋是从农名起义中起家的不假,但正如前文所述,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统治黑暗、压制汉人,统治黑暗也不是黑暗了一天两天了,对汉人的压制也是一开始就有的,为什么到了元顺帝的时候灭亡了呢?
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说的主弱臣强,地方将领逐渐坐大,不服从皇帝的指挥,一些人甚至还和皇帝搞摩擦,形不成合力来对付起义军,他们甚至自己还搞内斗消耗力量,白白浪费了许多机会,以至于起义军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逐渐坐大。
这也就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皇权的原因,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元顺帝对朝廷的控制力很强,对各路军队都能做到如臂使指,指哪打哪,那他们起义的成功几率是不大的。
至于民心,我想他是很轻视的,他打败了张士诚后,为了报复苏杭一带的来百姓对张士诚的支持,给他们增加了很重的赋税,丝毫不考虑民心的影响;他的儿子们秦王、晋王、齐王等动不动就杀人,甚至以杀人为乐,也是严重违背民心的行为,但他也只是训斥一顿了事。这些都足以看出他对民心的轻视,在他眼里,这些人都只不过是给他朱家做工的奴隶而已,有什么可重视的?
他心里清楚的很,老百姓向来都是一盘散沙,就算你眼睁睁地看着邻村因为谋反被皇帝杀了个干净,你也不会上去造反,反而会很猥琐的忍辱偷生,过自己的小日子,只要君王的控制力强,将国家的资源都控制住自己的手里,那不管谁造反都可以分分钟灭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