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不过,按照我对日本人的了解。两个满编步兵联队是肯定不少的。”
“炮兵方面,上次高密一战,一个野跑大队直接落入我们手中。为了战场上不吃亏,日军至少也会配置两个以上野跑大队。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日军也许还会配置更大口径重型火炮。”
“两个步兵联队,再加上相应的炮兵和辎重,日军第十一旅团的总兵力也许会超过万人。师座,这样算来,咱们在兵力上又不占有优势了。”李光华脸色难看的感慨道。
对于兵力上的优势。李国胜并没有太放在眼里。
凭借鲁东四县有利的地形,再加上自己长达一个多星期修建的各种防线。李国胜自信,只要阵地不被摧毁,小鬼子即使来上再多的人,也是送死。
但是。如果日军装备了口径超过75毫米,甚至于达到120毫米的大口径重炮,李国胜就难办了….
经过多方收集,虽然搞到不少水泥,并且结合铁路上的钢轨,在几个日军必经之路的要点修建了几座永久性钢筋水泥碉堡。
但是。水泥的数量毕竟有限。
四座碉堡刚刚完工,所有水泥就已经消耗殆尽。
于是乎,除了四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扛住日军大口径榴弹炮的连续射击以外。剩下仅仅用枕木和钢轨加固的普通战壕,在这种大口径重炮炮弹面前,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有人所战壕起不了防炮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当初的朝鲜志愿军,在阵地上挖防炮洞。毕竟,日军的炮火在猛烈,炮弹威力再大,也不可能大过财大气粗的美队。
这个想法,作为来自后世的李国胜,当然在第一时间想到。不过,再看了鲁东四县,特别是日军进攻路线所在的地形以后,就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放眼望去,位于鲁东四县的整个胶济铁路沿线,几乎全部平原,根本没有适合挖掘防炮洞的大山。
当然,又有人会提出一个疑问,当初高密一战中,团所挖的防炮洞是怎么一回事。
李国胜要告诉大家的是,当初的防炮洞仅仅是为了防备75毫米口径野炮,在地表挖出一个深坑,再用枕木个钢轨做成一个顶盖,覆盖上厚厚的土层而修建而成。如果现在还用这种办法,如果此次日军装备了大口径榴弹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