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如今更要把他严加看管,但不能得罪了此人,否则安西节度使若是闹将起来,朝廷未必会维护小小的晓武都虞侯。这般道理在国朝从古自今便没法讲,即使是敌人,只要他位高权重,在官家心中,这敌人的分量,也比忠心耿耿侍奉朝廷的官员重要。林中久居禁军,自然不比那愤世嫉俗地毛头小子,一路上除了加倍提防之外,对陈德乃至张仲曜等安西军官也都陪着小心,生怕落人口实。在安西军官的眼中,倒觉得这禁军晓武都虞侯也忒圆滑,哪有那日单手掷矛折断大帅旌旗的英雄气概,除了有过类似经历的张仲曜,其它安西军官都有些轻视林中的心思。
走走停停一月之久便到了九江,此地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九江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江洲等称呼。正因为九江的在南方如此重要,南唐升元四年,金陵李氏九江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地位与金陵国子监相类似。
“朝廷赐九经,让庐山白鹿洞书生数干百人肄习,书生们都感激不尽。”江州知州周述小心翼翼道,此时白鹿书院正因为朝代的交替而处于它最低潮的时期,名气远远不如陈氏先祖在浔阳县所创建的东佳书院。谁会想到,,日后理学宗师朱熹在此讲学,使它成为天下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呢。
接待前来给陈氏颁发金匾的这位钦差,可着实让周述大伤脑筋,天下文官都知道当朝天子一心铲除藩镇,而陈德正是汉人中间最大的藩镇。但现在他偏偏代表着皇权前来,若是接待不周,这人翻脸弹劾,自己这州官的考评就危险了。所以这几日来,周述是生怕行差踏错,日子苦不堪言。
陈德面无表情地听着周述的介绍,来到九江,更多的是想起在金陵生死与共的天德军指挥使胡则,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死守江州,也就是九江,最终壮烈而死,招致了曹翰尽屠九江士民。因为他的影像,胡则殉国于金陵,而九江少了胡则,却仍然不乏执意抗敌的英雄,顺义三年进士、左军招讨使柯昶力战宋军不敌,自刎殉城而死。柯昶虽然竭力抵抗宋军,但给宋军造成的损失却不大,原本指挥宋军攻打九江的曹翰也被曹彬提前调去围攻金陵。所以,现在的九江,仍然保持了南唐以来的繁华兴盛。
待周述走后,陈德方问张仲曜道:“已故天德军指挥使胡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