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以鸡抵气,心里肯定十分舒服。
燕赵做贼心虚,见天色更亮,担心被人发现,万一失主打上门来,那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他把装着晨露的瓶子塞进绿豆衣服兜里,又从鸡架(东北人晚上关鸡的棚子)里抱出一只大公鸡来,竟然是那只从老五膘子坟前捉回来的引魂鸡。
书中代言除掉女鬼佟小欣,引魂鸡立了大功,燕老三打算把它放生,任它自生自灭,绿豆坚决不同意,死乞白赖把鸡抱了回来,打算炖了补补身体。燕老三看了看绿豆的“塑料儿”体个儿,可怜他从小没爹没妈,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过大年也很少能沾到晕腥,见他不忌讳,也没有过分反对,只是严厉警告燕赵绝不能碰一口。这几天绿豆一直没回自己的家,引魂鸡便一直寄放在燕赵家里,侥幸多活了几日,为了试探清源,引魂鸡又一次被派上了用场。
燕赵把引魂鸡和装着六只鸡的麻袋绑在自行车上,催促绿豆马上去县城,越快越好,趁早把偷来的鸡卖了,免得夜长梦多,又与他约好了见面地点,眼看着他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才略觉安心。
绿豆走后,燕赵早饭也没顾得上吃,翻箱倒柜,找出自己当年钓鱼用的鱼杆。他小的时候,家境比现在要穷,买不起商品鱼杆,便纯手工制作,生产厂家就是燕赵本人,其制作工艺简单粗糙,一根长柳条做成主杆,把三股的胶丝绳拆开,用其中的一股做成鱼线,大鹅翅膀上的毛做的鱼鳔,鱼钩倒是货真价实,真金白银从市场上的鱼具商店里买回来的。
那个时代,农村物资匮乏,农村钓鱼爱好者的标配鱼杆基本都是这种时尚款式,个别人连大鹅毛都找不到,便用秸杆代替,如果连鱼钩也买不起,便用细铁钉弯成钩子形状,系在鱼线上。
当然,这种“钉子”鱼钩虽然长得有模有样,但坚韧性不足,只能钓小鱼小泥鳅。如果撞了大运,钓到大鱼,在挣扎的过程中,大鱼很容易就能把“山寨”鱼钩打回原形,再拉成钉子,顺利逃生。
燕赵认真检查了一下鱼杆,确认完好如初,找出一个水桶,挂在车把上,扛着鱼杆,单手扶着自行车,歪歪扭扭的去了松花江边。
松花江主河道,距离江堤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远的有五六里,最近处也有四五百米。河岸和江堤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湿地和茂密草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东北虽然已经再也看不到当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富饶盛况,但是土地还没有遭到破坏性开垦,原生态气息浓郁,放眼望去,野泡子一个接着一个,大片大片的湿地,把这些野泡子和草原联结在一起,形成一片袤的绿色海洋。
燕赵从小放牛放马,经常在这些湿地草原里转悠,哪里水深?哪里水浅?哪里有鱼窝子?哪里有野鸭子了解得一清二楚。这其中,有一片靠近江堤的湿地,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柳条通中。
柳条通是松花江边一处独特的风景,生长着连接成片,一望无际、密不透风的柳树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