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太大的反感。
为什么呢?
因为,针对于林肯的广告,是以故事为核心。
而这些小故事小鸡汤的核心,则是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正确”。
是一些人们普遍渴望的美好品质。
例如,林肯已经第十次竞选总统了,因此他拥有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又例如,林肯的心地又是如何善良,他在最困顿的时候,帮助了多少需要帮助的人。
不管是谁,内心都有一些柔软的地方。
对于一些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是却希望自己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总是想要拥有。
而林肯,就被道格塑造成了这样一个优秀品质的集合体。
只要在美国报业集团覆盖的地方,就没有人能够战胜林肯。
当然了,这主要是北方的情况。
南方相对来说,就比较微妙了。
美国报业集团和美国银行,在那里的业务拓展,就像是其它的所有北方产业一样,都是举步维艰,万分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美国的北方,不是美国南方的主要贸易对象。
南方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帝国。
因此,英国的巴林银行,是南方奴隶主们最喜欢的银行。
因此,美国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广受欢迎。
就连报纸,这里的人更喜欢阅读的也是漂洋过海不知多久,早就已经失去了时效性的英国报纸。
而不是所谓的美国报业集团的报纸。
唯一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渗透的。
也就只有,《惊奇故事》、《范特西》、《狂想》,这三本杂志了。
不过,这三本杂志,虽然在南方的年轻人中间流传,但是当他们长辈看到的时候,却是会毫不犹豫的撕毁。
为什么呢?
因为里面有一些东西,在长辈们看来实在是太危险了。
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所谓的机器人解放。
自《狂想》上一篇受人类奴役的机器人,开始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的故事开始,机器人造反人类的题材,就成为了风行的题材。
而这种题材,对于南方的年轻人来说,有劲儿,刺激,就像是在脑内做过山车一样爽。
但是对于南方的成年人来说,这却是一次可怕的文化入侵。
因为,南方立足的根本就是种植园制度。
而在轧棉机发明后,种植棉花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在田地里摘棉朵了。
那些摘棉朵的人是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