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行了。
锻炼身体这件事情,与大多数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天就见效果。
恰好,道格现在还年轻,拥有足够的时间。
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位于纽黑文港码头附近。
从客船下船,只要走两分钟就能到。
哪怕是冬日,纽黑文码头依旧行人如织。
布莱尔没有时间居高临下欣赏楼下路过行人的百态,他的桌子上满是各种信件。
美国报业集团的框架虽然搭建起来了,但是处理起信息来,却依旧很困难。
为了协同整个报业集团的报道步调,就需要从美国报业集团的总部,起到中心枢纽的作用。
尽管在去年,横跨大西洋,链接欧美两个大陆的线缆已经铺设成功,电报已经能在大洲间传播。
但是,哪怕在纽黑文这样的港口城市,也依旧没有长途电报,只有城市内的短途电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电报产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
固然,信息的时效性很重要。
但是,投资巨大盈利的前景却不一定好。
首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发电报的需求,其次,电报的价格也有些高。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电报线使用的是相对稀有的金属——铜。哪怕架设好了,一不注意就会失窃。
高昂的线路维护成本,几乎没有谁能够承担的起。
因此,在美国城市内的电报更多一些。
虽然城市内依旧有被偷盗的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更高的人口密度,也能勉强的覆盖掉失窃的成本了。
美国陆上电报行业,真正的开枝散叶,还是随着铁路网的建立,才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毕竟,铁路有铁轨,铁轨需要防止偷窃,所以铁路公司有负责巡道的武装人员。
在火车道的旁边,树上一根又一根电线杆子,架设起线路。
正好能一套人员,维护两套系统。
虽然,铁路公司依旧不能避免财产损失,但是相比于单纯的电报线路来说,至少安保成本能够接受了,也能开始盈利了。
美国报业集团,也并非不用电报。
但是,电报一是在区域内有限制,二是只能发短讯,三是信息容易被窃取。
因此,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通讯网络之前,美国报业集团,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
布莱尔收到的信件,十有八九都是与杜邦有关。
杜邦的爆炸,其实就算美国报业集团不炒作,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