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放着万贯家财都不在乎,听说你遭罪,二话不说便跟了过来。说起来,咱们还得多谢王曾相公呢。”
原来梁丰离开封丘,留下仲殊守着《汴水闻见》报馆,时日一场,他也渐渐领悟了梁丰当年说的新闻自由之真谛,对发展报业越来越是钟爱。可后来因为登了李淑的狗屁文章被查封,撵出京城。起先无可奈何,也不以为意,专业吟风弄月潇洒快活,有一日有听说梁丰被接连贬官,心中不忿之极,想起当年梁丰两个后台大老板,一个钱惟演,一个王曾来。他不能进京找老钱,反正也是闲着无事,便随兴写了一个“梁丰旧友,和尚仲殊”的名帖跑到洛阳去求见王曾,请他为梁丰说话。
王曾听说是个和尚,还是梁丰的老朋友来求见,心中好奇,便接见了仲殊。两人一攀谈,王曾才知道原来这和尚就是《汴水闻见》的主编。他对梁丰办报之事,虽然有些小地方不认同,但大方向非常赞赏,便答应了仲殊,有机会一定帮玉田说几句好话。又见仲殊有才,还是同进士出身,就干脆把他留在洛阳,做个清客。谁知才不久,西北忽然紧张,王曾被诏为安抚使,仲殊一听,就要求同来。王曾应下,仲殊又动了个主意,写信给刘毅,问他愿不愿来西北帮忙,请王相公罩着,大家重开报馆。刘毅也是个重义气的,二话不说,收拾行李便赶了上来。
梁丰听完原委,见朋友们如此义气,心中感动不已。瞬间马上又反应过来,王曾这是在不出声地支持自己的理想啊,这干系可担得大了,老头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刘毅道:“大人,此番小人非是一人前来,活字印刷所需物事机关,全都跟着来了,若大人有用得着的地方,咱们便可立即开工。”
“大雨来得正是时候啊!”梁丰心想。此时无论朝野,基本都翘首望着西北,关心边事。若只是从朝廷传出的消息,不仅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好奇和关心,舆论也容易被误导。这报纸,在西北,可是能派上大作用的。
“和尚,你原先在封丘招募的那些记者呢?”梁丰问仲殊。
“嗨,树倒猢狲散了。不过,倒是颇有几个忠直之士走时留话,若报纸重开,还是愿意回来做事的。”
“那好,那些人正用得着,你写封信去问问,愿不愿来西北,若愿意,咱们高价相请。”
“没问题。”
第二天,还不到午饭,梁丰就专门去了安抚使行辕叩见王曾,开门见山谢过他带来的两个朋友。
“毋须谢,老夫是看你这番事业不易,却有裨益于我大宋,放心,只管去做,老夫与你承担。”王曾目光炯炯看着梁丰道。
梁丰肃然一揖到地,便把心里想法和盘托出,请王曾定夺。王曾抚须寻思过后,展颜笑道:“不错不错,终于稳重了许多,不复前年之莽撞了!”
得到老头的首肯,梁丰很兴奋,赶紧回去便布置开来。第一个找的就是外宅雪里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