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问题来了,首先是刺头很多,真不方便下手;其次是听话的很少,偏偏资历又低,没办法立即拔使用。果然动粗,恐怕震荡会加剧,到时候自忖也未必能收拾得下来。
于是大家都僵住,刘娥只好拿出杀手锏道:“哀家本不欲靡费养,实乃天子孝心,必欲请尊号以敬。然制之重固大矣,岂可一语而制,一语而改乎?既然事关家国,本宫当避此嫌隙,听官家裁决便是。”
刘娥决定把这个山芋扔给赵祯,料这小子也不敢不懂事,真让自己下不来台。你那小媳妇儿还在老娘手里捏着呢。
大臣们一听大喜,这不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么?前天正悄悄联系两位宦官苦谏,虽说没得个明确态度,但瞧那意思,官家已经动了心,知晓厉害了的。今儿群臣气势又足,把他拉拢过来还是大有希望滴!
于是王曾为首的大臣们立即赞同,齐齐躬身要求官家表态。事关内外,太后要避嫌,你就说句话吧。
赵祯坐在座上显得左右为难,苦着脸道:“太后制位尊隆,为我大宋殚精竭力,儿臣欲求一孝敬而不可得,不过奉册聊表孝心而已,虽仪礼与制有出入,然终以简约为上,天安典奉册又有何不可?”话刚说完,刘娥窃喜,群臣激愤,感情那天张景宗、李石彬那俩货跟你白说了?正要卷起袖子发动第二轮攻击,谁知赵祯接着又道:“然群臣所言,自是正理,岂有不纳乎?(刘娥脸一沉,又要发作)既然左右为难,那么依朕之见,莫如天安典册,德典奉册如何?”
折中主义!哼,想两面讨好么?刘娥心想。
投降主义,典型的投降主义,怎能就此低头?王曾一派心想。
两边都要接着吵时,谁知赵祯还没说完,还有下。(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宜搜小说www.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