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之后,极力想拥立一新君,建立起自己的威势。
他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侯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
刘虞却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刘虞心性并非软弱,只是德行太高,持有忠节。都说刘虞是宋襄公之愚,但这种人在乱世虽不能立,盛世绝对是名臣。
刘虞不继皇位,袁绍也无法,毕竟刘虞的势力跨州连郡,袁绍暂时惹不起。
所以袁绍准备使用谋士逢纪的计策,谋取天下之重资。
韩馥也注定是无能者,他根本不懂袁绍是孤客穷军,在他手中如同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渤海只是一隅小郡,韩馥有甲兵十万,上将潘凤,谋士沮授,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都是人才,武将有赵浮、程涣等。完全可以不虚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头,但是韩馥虚了!
在二袁关系破裂的时候,兖州也发生了变故。
兖州刺使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一直不合。
由于桥瑁是兖州最大一方诸侯,刘岱无时无刻不想铲除桥瑁。
本来刘岱计划是讨董结束后,在酸枣就将桥瑁解决了,但是最终都被贾诩计走,没有找到机会。
桥瑁一直为刘岱眼中钉,肉中刺。刘岱回到兖州不久,暗中集结兵马到东郡边境,趁桥瑁不注意偷袭濮阳。
濮阳破,桥瑁被杀!
刘岱自立王肱为东郡太守。
这时的兖州,还立着一位枭雄,那便是曹孟德。
此时的曹操,与陈留太守张邈的交情非常亲密,张邈在陈留北,给了曹操一席之地,使曹操得以自足,招兵买马,训练士卒,磨刀霍霍,准备开始他枭雄之路的第一步。
刘备任平原相后,对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深得人心。
孙策在其父亲死后,率领父亲旧部投靠袁术。
但此时的袁术并不重视无依无靠的孙策,只是念他是孙坚之子,封他了一个别部司马,留在账下听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