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刘备道出了自己的这几个月的功劳,说出了自己祖辈的身份和老师的身份,更叙述了自己的意志。
刘凡不为之所感,刘备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为人谦和,志向远大。他是仁德没有错,但观其一生,透漏着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刘凡想表达刘备虚伪、无耻,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政治需要,为手段高者拥有的。
满口仁义道德,结果抢了宗亲刘表,刘璋的地盘。
言而无信,借荆州不还。
口口声声说兴复汉室,结果一登地帝位,马上找孙权报仇,而不是讨伐曹魏。
如今日刘备对刘凡流下眼泪,何不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陶谦三让徐州后,刘备成为一方诸侯,复兴汉室有望,可没多久徐州就被曹操攻破,刘备投靠袁绍、再之后依附刘表。
多少挫折?刘备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失败哭泣过,他的眼泪是留着收买人心的。
唯有欲得人心时,男儿泪随叫随到。没有人会认为刘备的眼泪不真诚,因为刘备以人为本,以仁德著名。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而刘备的不如意有九成五。他在别人屋檐下可以谦卑的低下头颅,他能屈能伸。
大起大落,是一种比较高深的境界。俗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痛,有多少人跌倒之后,直接步入万丈深渊。
跌倒了爬起,难能可贵。从九重天阙跌下,一而再,再而三的爬起,为百折不挠。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心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前者力能拔山,豪气盖世,却不肯过江东,一败心死。
后者从一国之主,变为奴隶,忍辱负重,饮泣吞声,最后完成霸天下。
“卢尚书乃天下大儒,为人刚正不阿,举贤不避亲,汝有此功劳,卢尚书为何不给汝一官半职?”刘凡不为所动,笑问道。
刘备一听,面色僵住了。恩师与众将商议,他一直在旁倾听,偶尔还会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刘备也一直在想,为何恩师不给自己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