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庄亲王博果铎那样抽赢余的做法旁人是决不再敢了。你再这样一强调,旁人就更不敢了。”
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发行方法。石咏的建议是,将这“国库券”做成统一面额的票证,面额定为五两。十六阿哥见了有些吃惊:“石咏,这回你要筹四十五万两银子,定为五两,你这发行登记的工作量得多大呀!为什么不索性将门槛定高一些,索性定个……一百两?”
“十六爷,”石咏说,“您想想,咱们这回,是向百姓借银子,还是向百官借银子,向宗室公卿借银子?再说了,面额是小了点儿,但是有人愿意多出点银子的,可以一次性多买几张么!”
十六阿哥有些明白了,点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些……国库券,不卖给宗室,也不卖给官员富户,其实是一种姿态,表示咱们还是为民间寻常百姓着想,并不是在向有钱人借银子。”
他深知龙椅上那位的傲性儿,如今雍正已经开始着手推行新政,“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子”这两处,已经让很多官员不满,而雍正又命田文镜在河南开始试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办差”,登时得罪了一大票人。此外再加上雍正对几位兄弟手足的处置,又因为“八贤王”本人的人望,导致宗室里对雍正不满的大有人在。因此雍正就是再缺钱,却怎么也不愿向这些人低头开口借银子。
石咏摆出的这个“姿态”,恰恰符合雍正的这种心态——皇帝推行新政是为了百姓,那么也自然会有百姓支持。
十六阿哥咬咬牙,很想告诉石咏这件事的风险:若是短时间内筹不到这四十五万两,石咏看起来光明无限的仕途,可能就会从此完蛋。
十六阿哥欲言又止,但见石咏一副胸有成竹满不在乎的模样,心内稍安,便只管一气儿往下看去,只见石咏的条陈上特别针对这头一次国库券发行,制定了很多细则。
例如,头一次国库券发行,建议期限为三个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后,国库赎回这些国库券。国库券的利率定为月利一分八,这在市面上是一个不算太高的利率,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五两银子这样的小额出借,能得到月利一分八的利钱,市面上是绝对没有的。此外,石咏建议由类似织金所这样的地方承销国库券,因为织金所这样的买卖能够接触到很多手头有些余钱,又不知该投往何处的主顾。
十六阿哥便微闭上眼,将整个过程虚想了一遍,睁开眼问石咏:“三个月,会不会太短了?”
石咏当即道:“三个月到期之后,立即发第二期,第二期便可以发一年期的国库券了。待到百姓们见着了这个的好,往后三年的五年的,乃至十年的,都会有人买。”
十六阿哥一下子明白了,兴奋地双掌一击:“是这个理儿!”
石咏的理由很简单,任何一样新鲜事物,总有个试一试的过程。三个月是个很短的期限,所以很快能满足百姓们尝试一回的心理。三个月之后,真金白银加上利钱全部还到他们手里,百姓才会真正对“国库券”产生信任。三个月说长不长,比起一年三年五年,百姓更愿意尝试一下这三个月就能尝到甜头的机会,而三个月其实又不短,到时户部铁定已经将各省赋税收上来,到时要兑付这国库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