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由随扈的宫妃照看,打理饮食起居,石咏等闲也见不着。直至行围的最后一天,康熙在金帐之外大宴随扈众臣与蒙古王公,石咏才有机会见到了弘历。
弘历这时没有随在康熙身侧,而是一个人躲在金帐旁的高地上,背着手,默默望着面前的情景,听见脚步声,转头见是石咏过来,赶紧冲石咏点了点头,叫了声“师父”。
石咏与他并肩而立,两人都是目力很好,能清晰地看见围场盛宴的情形。只见场中燃着数堆篝火,将宴席照得明亮。几名蒙古的厨子将全羊架在木架上现烤,烤熟的羊肉现切下来,源源不断地递到酒席上去。场间觥筹交错,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这两个比较年轻,正在与蒙古王公比拼酒量,诚亲王、十二、十三这几位却对这种游戏敬谢不敏,只能在一旁干坐着。
此间有蒙古乐师奏乐,几名穿着民族服饰的女郎载歌载舞进场。场中的气氛极尽欢乐。然而石咏却听见身旁的小小少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唉——”
“怎么了,弘历阿哥?是觉得这样的场景太热闹了,不喜欢?”石咏小声问身边的孩子。
弘历赶紧摇着头道:“不,很好,弘历很是喜欢……不过想着,如果弘昼在这儿,就更好了!他一向最喜欢热闹。”
石咏没想到,弘历在此刻,所想着的,是他的弟弟弘昼。这小兄弟两人此刻的感情这样好,可是将来,却一样要被摆到互为竞争对手的地位上去,石咏难免暗中唏嘘。都说天家无骨肉手足,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也是封建帝制的锅?
“师父,”石咏正在出神,身边弘历小心翼翼地往周围看了看,见确实没有任何人能听得见他们说话,便小声地说了一句,“弘历觉得很累……在皇玛法身边,皇玛法固然照顾,可每日都有这么多人盯着弘历,弘历绝不敢出半点岔子,叫别人看去了,让皇玛法失望……”
这一次弘历随扈,绝对是收获最多的皇孙。且不说遇熊一事为他营造了“天命”之说,弘历在世人面前的表现,绝对叫人挑不出刺。很明显,康熙对弘历日渐亲近,祖孙两个感情深厚,老皇帝显然是对这个孙子寄予了厚望。
可是谁能想得到弘历心中却藏着这样的心事。这小小的少年,在无数双眼睛和无比复杂的人心面前,不过是咬着牙苦撑罢了。
石咏听得心酸,弘历虽然不复当年那个圆乎乎、小小的雪团子模样,可是他在石咏眼中,依旧与当年那个聪明而刻苦的孩子一般无异。这样的孩子,竟然在此刻向石咏大倒苦水,石咏难免心疼,低声道:“在师父这里你尽管松快!”
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想想这孩子也是可怜,在康熙面前,要努力表现出聪颖与勤奋,在群臣面前,则要表现自己是一个完美的皇孙。一个十余岁孩子的天性,便在这种“表现”中被完全压制。
塞外八月初的夜风有些寒冷,弘历便慢慢往石咏这边靠过来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