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女人们正在温泉边鞣制皮子,用犴骨刀刮去脂肪的皮毛铺在雪地上,孩子们把混着草木灰的温泉水泼上去,这是索伦族独有的”雪鞣法”。
见到雪橇队,她们立刻唱起《迎安达调》,歌声惊起松枝上的雪鹀,扑棱棱掠过林川肩头。
“四十斤高粱酒,二十斤粗盐,两百斤白面,二十块肥皂,五十盒火柴……”
站在希楞柱前,林川带着托尔多清点完货物,算是正式交接了。
索伦族人接受货物时,也会严格遵循祖制:
面粉袋要先割开小口,由最年长的妇人阿尼格品尝,然后被小心码进防潮的桦皮仓;
食盐需用犴角杯量取,每杯就代表了一头成年犴,然后用鹿胃袋分装;
当林川递上火柴时,所有男人都要用火石擦出火星,再以新火柴引燃,象征薪火相传;
阿尼格仔细嗅闻肥皂,用索伦族语惊叹:“比毛子的马油皂还香!”
至于六十度的高粱酒……
当然要和朋友一起不醉不归!
夜幕降临时,温泉畔燃起九堆篝火。
按索伦族规,贵客来临需点燃与月亮盈亏对应的火堆数。
今夜恰逢上弦月,男人们抬出冰凿的祭台,上面摆着林川带来的高粱酒和风干的鹿心。
“敬山神!敬安达!”
达鲁用猎刀划开酒封,酒液淋在祭台刻着狩猎场景的冰雕上,瞬间冻结成血珀般的冰挂。
戴着白貂皮帽女孩翩翩起舞。
她长得和索伦族其他的女人都不一样。
火光透过冰挂折射在她脸上,将斯拉夫血统的深邃轮廓镀了层金边:高耸的鼻梁投下的阴影恰好落在唇珠,睫毛上凝结的冰晶随舞姿簌簌坠落,像给雪地撒了把碎钻。
腰间的铜铃铛随着“罕伯舞”的蹲跳叮咚作响,足印在雪地踩出连绵的”之"字纹。
这是索伦女子向山神祈愿的步法。
林川终于知道了她的名字——娜斯塔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