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眼见时机成熟,李奕立马喝道:
“全都随我冲击辽军后阵!”
他观察了半天,发现辽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后阵。
大概是背靠忻口的缘故,辽军并不怕有人背后偷袭,所以主力都放在了前阵,想要快速拿下史彦超。
这年头打仗很耗费体力,绝不是一股脑往上冲,基本都是拼一波退一波。
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数量和耐力。
当然,若是实力完全碾压的话,直接一波冲垮敌军自然更快。
所以想要以少胜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李奕倒是看明白了,想要迅速救出史彦超,难度很大。
就算冲出来,对方也可以靠着骑兵数量,在后面追杀消耗你的人马。
突围逃跑很有可能跑不掉,付出的伤亡甚至更大。
这也是中原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大多要靠防御硬抗,比机动力你不如人家。
除非你能把对方彻底击溃。
李奕现在就准备反其道而行之,要跟辽军来个硬碰硬,目标直指辽军后阵的契丹大将。
擒贼先擒王!
不过李奕现在也没得选,他要么救出史彦超,要么就跟他一起死在这。
想想也知道,向训让自己带骑兵先赶来援救史彦超。
到时候自己啥事都不干,坐视史彦超死于辽军的伏击,这个责任算谁的?
纵然是大家一起分锅,但自己资历地位最低,这锅大半都要扣到自己头上。
李奕好不容易在高平之战中抓住机遇,靠着阵斩张元徽,以及护卫皇帝车驾的功劳,一步登天。
难道又要从头再来不成?
好不容易现在能压赵大一头,难道未来还要再看他脸色?
“挡我者死!”
李奕把这满腔的怨愤化作怒火倾泻在辽军身上。
他怒吼一声,抬手间长槊舞动,将一名挡路的契丹骑兵斩于马下。
重装骑兵的威力不容小觑,辽军的弓箭射在盔甲上,根本没有多大作用。
但由于数量实在太多,没一会儿李奕就跟史彦超似的,身上插满了箭矢。
他一骑当先,领着身后百余具装骑兵,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破开重重的围堵,直冲辽军后阵。
沿途敢阻拦的步、骑都被这一股飓风撕得粉碎。
狭路相逢勇者胜!
很多时候战争靠的就是这么一股气势。
“那股骑兵是周军的什么人马?”
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看向身旁的政事令耶律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