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再向北翻过五台山,穿过忻定盆地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门关。
自从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屏障后,雁门关便成了中原阻挡辽国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如今北汉投靠辽国称侄,雁门关对于契丹骑兵来说,就像是自家的大门一样,来去自如。
这日下午。
后周禁军的人马出现在忻州城南十几里外。
正是李奕带人前来支援卫王符彦卿的。
“李都使,距离忻州城不远了,要不要先派人去通知卫王一声。”
李奕扭头看向身旁说话的人,对方是个中年汉子,满脸的络腮胡比马仁瑀还要茂盛。
这一次支援卫王符彦卿,马仁瑀并没有跟着一起,他带着内殿直剩下的人马,留守护卫在皇帝身边。
而柴荣给这支增援队伍任命的副将就是眼前这中年汉子。
李奕点头道:“有劳王都使去安排。”
“末将遵命!”
看着对方的背影,李奕若有所思。
这中年汉子名叫王审琦……没错,就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的那位。
不过如今的王审琦还没和赵大熟识到称兄道弟的地步。
两人之间的交集主要来源于赵大他爹赵弘殷。
想想也知道,在高平之战前,赵匡胤只是禁军中的一个小人物。
义社十兄弟里的好几位都比赵大军职要高。
比如这王审琦,先前是东西班都虞侯,现在是铁骑右第二军都指挥使。
赵匡胤曾经还做过他手下的东西班行首。
而十兄弟里军职最高的是李继勋,高平之战前已经是散员都指挥使了。
并且李继勋此时已经年近四十。
说他们和赵匡胤结拜为兄弟那不是扯吗?
后世对于义社十兄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甚至于是否真实存在都没有确切的证据。
最早的记载都是在赵匡胤死了不知多少年后才出现的。
后周太祖郭威搞了个“十军主”,赵匡胤也搞个“义社十兄弟”。
郭威黄旗加身称帝,赵匡胤也黄袍加身。
这模仿的也太到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