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中学时代,属于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
国际部,外教,清北毕业的名师,学校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了两座足球场,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便像在开豪车展,诠释了什么叫非富即贵。
这样的学校自然不是农村出身的奎恩读得起的,他父母早逝,靠着奶奶一点微薄的退休金度日。
好在他很幸运,那所私立学校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每年都会从奥数竞赛中挑选一些天才来组建攻坚班,方便在中高考季拉起“恭喜我校xxx夺得状元”的横幅,而奎恩则成为了其中之一。
虽然与同学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人,但奎恩也不用烦恼学费和学杂费,只要能考好,给学校的展览室添上更多奖杯和荣誉,不但一切费用免除,每学期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学金。
奎恩的奶奶因为早年当过矿工,患有很严重的矽肺,基本干不了什么重体力活。这病得靠药吊着命,在爷爷去世后,奖学金对于奎恩来说就成了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在学校里猛学的他自然交不到什么朋友,他花了约一年时间搞定了初中所有的学业,包括那些极难的竞赛知识点,便在初二时翘课外出打工了。
学校旁边有一家名叫“北欧幻想”的西餐厅,开在市中心门面却像小铺子一样低调,奎恩后来才知道,那是给大老板们谈生意的“会所”——要雅,要大隐隐于市,要有格调。
奎恩是农村土狗子,第一次进北欧幻想是班主任请的,他的一张奥赛金奖让老师获评特级教师,老师便用奖金带他出来见见世面。
奎恩每次放学都会经过这里,落地窗黑的像帷幕,往里面瞅也什么都瞧不见,进门后才发现连空气都是香的,比树还高的水晶吊灯将少年的局促照得无处遁形。
老师点了披萨,最便宜的套餐,价格依旧看得奎恩心惊肉跳。他对九寸的披萨有多大完全没概念,但他却知道“那不勒斯披萨”的那不勒斯是意大利的城市,英语念作“naples”,日语念作“ナポリ”。
披萨被胡子卷卷的意大利厨师端上来后,奎恩只感觉到“九寸”是极不划算的。老师并不吃,把披萨全让给了他,坐在一旁小口小口的抿着套餐里的卡布奇诺,像个优雅的大人。
奎恩当然不会说什么扫兴话,也不敢提出打包带回家让奶奶也尝尝,怕老师丢面子,只好笨拙的抓起刀叉拨弄披萨,连根罗勒叶都不敢剩。
就在这时,钢琴声如清泉般传入了他的耳中。
《d小调协奏曲k466》,这是奎恩人生中记下的第一首钢琴曲。
当时的他还不懂这流畅的节奏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法,但年仅13岁的奎恩明白了一件事——钢琴是很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