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带。
就是李隆基自己也得不到保障,昨天中午到咸阳时,官吏都跑光了,还是高力士找老百姓买了几个烧饼才勉强充饥。
听闻此言,李亨顿时怒火中烧。你陈玄礼都已经想好了招数,竟然还来找我商量,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他正要破口大骂时,陈玄礼又开口了:“太子殿下,杨国忠那厮祸国殃民,圣上早就想有心除之,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如今禁军不稳,人心不安,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听陈玄礼一说,李若愚顿时在心中大骂自己糊涂。真是逆来顺受习惯了,得了受害者综合症,什么时候都将自己当受害者!
自己现在已经是太子了,不是那个看到项目经理就低头的受气包!
他明白了,李隆基想除掉杨国忠。正史记载,陈玄礼趁禁军将士不满,发动了马嵬兵变,杀了宰相杨国忠和御史大夫魏方进,逼李隆基赐死了杨贵妃,而李亨并没有参与。
不过,历来的学者都认为,是李亨主导了这起兵变,理由很简单,谁受益,谁就有嫌疑!
但李若愚不是这样想的。
他也知道,杨国忠有必死的理由。杨国忠身为大唐首相,又遥领剑南节度使,经营蜀地多年,势力庞大,若是就这么到了成都,很容易就把落难的李隆基给架空了。
不杀杨国忠,李隆基不敢入蜀;直接杀又怕寒了人心,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万一扈从他的这些武夫反了,那可就得直接去见先皇唐睿宗了。
所以,李隆基需要一场看似与他无关的兵变。
杀了杨国忠,既能让禁军将士泄愤,又能安心护驾入蜀,还能让李隆基摆脱潜在的威胁,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李亨在心里冷笑道,果然是靠兵变起家的,连逃命的路上都还想着搞兵变。
他也很清楚,陈玄礼杀杨国忠不难,一来有圣上密旨,二来禁军积怨在心,早已不满杨国忠的行径。
但是,以禁军统领的名义杀杨国忠,总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自己这个太子愿意出面,情况就不一样了。
储君奉诏剪除奸佞,那就是师出有名。
这个陈玄礼,就是来拉自己下水的,心思深着呢!
长期在李隆基身边混的人,心思能不深吗?不深的人,坟头草都有一丈高了!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