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精兵一万,从易县出发进驻河间。
而屯兵清河的张郃,第一时间觉察了异常,他一方面上报邺城,一边紧急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并派出斥候。
~~~
191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大事,因为政治因素,而被隐于尘埃。
若历史上袁家赢了,这一年将被大书特书,可是曹操击败了袁绍,所以,这一年的历史,被刻意淡化了。
不过这没什么,胜利者有权,审判失败者,并阐述他们的正义。
如果,袁熙最终赢了,他也会审判曹操,这是很正常的操作,没什么可抱怨的,强者不需要被同情。
。。。。。
191年,牛辅行军大营。
这一天,徐荣再次求见了牛辅。
“卫将军,袁熙正帅军驰援洛阳,我料其虎牢关兵少,将军不妨派兵,奇袭虎牢关,以成瓮中捉鳖之局。”徐荣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方案。
上一次,徐荣建议牛辅,绕过洛阳在东边铸长围,以逸待劳狙击援军。
但牛辅否决了,他的这一计策,所以,徐荣只得退而求其次了。
“道覆,我知你此策若成,必然可全歼敌人,但势必引起袁绍大怒,当亲帅大军会战洛阳,那不是我承担的起的。”牛辅从政治层面分析道。
徐荣轻叹一声,随即说道,“卫将军,奇袭之策,不用将军本人亲去,这次我可带本部人马,夜袭虎牢关。”
牛辅眉头一皱,但也不好太过,拒绝徐荣的请求,毕竟,徐荣也是他的支持者,“道覆,请容我三思可好?”
“这,末将遵命。”徐荣长叹一声,但也不好太过逼迫,毕竟牛辅是主帅。
从方面军统帅角度看,牛辅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也符合董卓的目标。
但对于渴求建功立业,渴求明主在上的徐荣而言,这就是不思进取。
这很难谈对错,只能说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仅此而已。
徐荣:牛辅,非我明主也。
牛辅:徐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