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类似于一个吃喝玩乐表演为一体的场馆。
瓦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吃吃喝喝美食,还有各种娱乐内容,如小唱、蹴鞠、傀儡、般杂剧、嘌唱、小说、讲史、散乐百戏、诸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还有影戏、相扑、歌舞、弄虫斗鸟的。
汴京城最大的瓦子便是桑家瓦子。
里面有五十多座勾栏。其中莲花棚、牡丹棚、夜叉棚、象棚这四大勾栏最为著名,每一座都可容纳数千人。
可以说是汴京城最大的娱乐中心。
但是,一般的客人都喜欢去打赏喜欢的伶人或者蹴鞠高手,或者说书先生和相扑手之类有一技之长的。
给卖花的打赏不是没有,却绝对不多的。
“嘿嘿,听说是李解元在象棚说新书了,听说是才子佳人梅花定情的故事,所以不少官家夫人和小姐们都去捧场,爱屋及乌,自然打赏卖花郎了。”
老二杨士林到底是个男孩子,自从杨老爹没了之后,外头跑腿儿的活计大都是他在做。
因着杨老爹生前是个账房,所以,老大和老二倒是都跟着识字了的。
老三杨士林原本就是个有眼力见儿的勤快孩子,加上能识字,常给街面儿上的人家帮忙读信,所以,在这一片也颇有一些人缘儿。
所以。
无论老少倒是都能搭上话儿,人家有了什么消息,自然也愿意告诉他。
不过,读信的事儿也不是常有的。
他平日里除了偶尔给人读信,赚几文钱补贴家用外。
夏天也走街串巷的做卖花郎。
冬天则给小报做报童。
用自己的法子支撑着这个家。
因着冬天总在外面活动,两只耳朵不免生了冻疮,杨士林蹲在灶台边,将手烤热,搓着发痒的耳朵。
神色跃跃欲试的道:
“夫人小姐们喜欢听李解元的书,如今瓦子那边儿一只品相好的梅花有三文钱呢,比往年要多一文钱呢。就算没有赏钱也划算,我带上咱家的拿柳条大筐,一次至少能折回来五十多支呢,那可是一百五十文,能买十斗米了,省着点儿的话,够咱们吃一个多月呢。大姐,就让我去吧!”
“不成,这样冷的天气,你一个小孩子家的,城外的雪那么厚,就靠着两条腿,出去太危险了。”
杨蔓娘自然不能同意,这个年代可没有扫雪机,更没有人往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