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会开始

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会开始

鞋。

    典仪官唱:“俛伏。”

    众官双膝跪倒,趴伏于地。

    典仪官唱:“兴。”

    众官员站起身。

    典仪官唱:“再拜。”

    众官员再次叩拜,行了两个稽首礼。

    李治俯视着下方数十名官员,心中一阵感慨。

    在皇宫内院时,他虽知道自己是皇帝,其实并未有太多实感,直到此时接受百官朝拜,才清晰的感受到手中权利的厚重。

    朝会在即,他脑海中,也涌现出许多新的记忆。

    唐朝的中枢决策体系,被称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尚书省六部。

    大唐帝国的所有政策,全部出自于中书省。

    按照流程,由六名中书舍人负责制诰拟就诏敕,再交由中书令、中书侍郎检查修改,接着送到门下省审覆。

    门下省通过后,才会送到皇帝的御案,等待批准,皇帝批准后,再送到尚书省六部执行。

    所以就算是皇帝,想下达什么旨意,也需得先送到中书省制诰,门下省审核,才能通过。

    如果宰相们不同意的话,是可以驳回的,当然了,皇帝也有权利罢免跟他唱反调的宰相。

    李治初即位时,长孙无忌便同时掌控中书门下两省,尚书省也有他的人,他的权利几乎与皇帝差不多了。

    另外,这个流程有两个容易出现的弊端。

    第一,倘若中书省宰相与门下省宰相不合,就会陷入制诰、驳回、制诰、驳回的内循环,政令到不了尚书省。

    为了解决这个弊端,中书省设立了一个政事堂。

    所有宰相和参知政事齐聚一堂,有什么顾忌,相互讲清说明,达成一致,然后再制诰,就不会受阻了。

    第二个问题是宰相与皇帝有争执。

    比如两省都通过的诏令不合皇帝心意,被皇帝驳回,他们又不知为何被驳回,所以就有了朝会。

    朝会便是一个放大版的政事堂,群臣们会跟皇帝好好议论一番,相互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讲清楚。

 &nb>>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恶女修仙,全族祭天锦鲤奶团爹娘被抢,全京城大佬都来宠她!东海玄龟偷来的仙术有点神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