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文被平?”
大中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当马公儒得知王守文、吴煨之乱得以讨平后,他脸上并未出现高兴的表情。
此刻的他站在紫宸殿偏殿外,而殿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
马公儒走入偏殿内,而殿内站立着所有北司的高官。
龙榻前,太医李元伯等人将龙榻包围,似乎在检查皇帝病情。
马公儒走入龙榻左侧队伍,来到左首位站立,与他面对面的是神策左军中尉王宗实。
从王宗实往后数去,分别是左军副使亓元实,宣徽北院使齐元简。
与三人面对的,则是枢密使马公儒、枢密使王归长,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右军中尉王茂玄等四人。
众人对视之余,殿外传来脚步声,随后便是唱礼声。
“夔王殿下求见陛下……”
“让四郎进来吧。”
龙榻传来声音,尽管很虚弱,但那依旧是皇帝的声音。
闻言,马公儒几人脸上闪过欣喜,随后派出王居方前去传谕。
王宗实三人脸上表情难看,只能看着王居方将夔王李滋带入殿内。
与此同时,李元伯等人也走出了龙榻。
当几人走出,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不得不趴在榻上,背部隆起数个指甲盖大小的小包。
这些小包隆肿发红,致使李忱不得躺下休息,只能趴着。
“阿耶!”
瞧见这场景,李滋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哭泣着上前,跪在李忱榻前。
“四郎莫哭……”
李忱脸色苍白,即便如此,还是安慰着李滋。
“李太医,陛下这是……”
马公儒等人一拥而上,将李元伯等人包围询问。
李元伯表情凝重,这让众人心里不停打鼓。
“陛下这是因外感风湿火毒,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的背疽……”
“背疽?!”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于众人而言,背疽如同绝症了命好的能多活几个月,命差的也不过十天半个月。
对此,李元伯沉声道:“陛下的背疽红肿发痛,若是不加以抑制,必然生脓。”
“届时脓肿而破,外邪必然入体,陛下……”
李元伯没敢继续往下说,只能说道:
“如今之计,唯有催发背疽,以快刀掘出疽种,方有生机。”
李元伯倒也有两把刷子,光这背疽掘取之法,便有不少医者茫然不知。
“有几成把握?”
马公儒忍不住询问,而李元伯却顾左右而言他:“陛下洪福齐天,自然能够成功……”
眼见他心虚,马公儒等人脸色难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