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小组d,同组成员国有意大利、泰国和德国,进行循环赛之后,每组的前两名晋级下一轮小组赛,依旧是四人一组。但同时每小组的后两名也会集结在一起进行第二轮小组赛,但她们的目标主要是排出9~16名。紧接着是半决赛和决赛,最后每个国家的队伍都有一个排名。
我们站在聚光灯下面适应场地,这个时间是有限制的,结束后要让给其他国家,并且同时也会有其他国家的成员和我们一起热身。
我能感受到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很紧张,长途跋涉带来的身体上的疲惫和极端紧绷的神经结合在一起,就连体内的血管都收缩,让人很不舒服。而以此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失误频发。
但是不要紧,因为对面的队伍也同样失误满天飞,甚至更甚。
赤平教练曾经和我说过,在成年之前,亚洲国家的女排要比欧美地区的女排优势更大,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基本功要比她们好很多。当然这个差距会在成年后极速减少,因为她们人种带来的优势已经不是基本功就能弥补的了。
所以当第一轮比赛开始,我作为替补站在场边看着我们的第一场比赛,也就是对战意大利的时候,我内心非但没有一丝紧张,反而有几丝荒谬。不管是这个有点潦草的场地,还是寥寥无几的观众,像素极低的摄像,还是眼前这毫不精彩的比赛——据我现在看来,光是第一局意大利队已经有7个发球都是出界的。当然我们这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共有4个发球出界。
不过有一点还是确定的,哪怕意大利已经有了第8个发球失误,但目前的比分还是超过日本队,并且最终拿下第一局。
高度和爆发力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甚至只看体型感觉都要比我重10千克。而原本在国内比赛里面进攻效率尚可的攻手们也发挥一般,不知道是不是有部分由于心理因素。
所以在休息的间隙,带队监督沉吟片刻,决定让我上场。
“发球,发球一定要发出来,给对面压力。不要因为保守而不敢发球,那不是给对面送分吗?”
“还有其他的地方也要稳住,不要慌张,我们要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利用对面的失误。”
“还有防守的站位,一定要快速返回到自己的位置。”
上场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在面对平均身高比自己高十厘米以上的对手时,那种压力感并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给抹去的,而是层层叠加,一点点攀上你的脊柱,形成某种无形的重压在你的肩膀上,促使你无法发挥出平时的实力,甚至失误。
所以再我收到第一个传球,跃起准备扣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