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拥挤,不一会儿,批发商更多了,许多人也感觉苗头不对,为了能顺利提到货,有人按耐不住了。
“150元/件,先给我提100件。”
“靠!看不起谁呢,180元/件,先装我的。”
“220元/件……”
价格一路上涨,一直到240元/件才停了下来,火热的场景让谢宇有点亢奋。
这些批发商在主动的炒作!不到半个小时,一车货一条柜就被抢购完了,谢宇恨不得让总部再发几车货过来。
但他知道这不太现实。
瑞阳出来的时间太短了,果子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嘉禾的苹果园基地。
只周边有少量散户在早期买了嘉禾苹果树苗才有瑞阳产出,常津果业能凑出一车货发到江南市场也殊为不易。
这些老板们太饥渴了,以至于疯狂炒作!静宁山大沟深,县城南北常年贫富悬殊,这两年北边大山里的人才靠着文冠果慢慢富了起来。
但依然比不上南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南边的农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苹果产业发展模式。
先对山地进行机修梯田,然后栽植建园,保持水土,改善果树生长环境。
随后山地果园异军突起,山地苹果售价远远高于川台地。
金秋十月,静宁的苹果红了,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穿梭在梯田果园之间。
去年苹果市场的火热让今年的开秤价也很高。
一名名客商开着车,不时摇下车窗询问,“老乡,苹果多少卖?”
“红富士,5.5元/斤。”
“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不二价,不买就去别处去。”
客商只能失望的摇头,又去到下一家果园。
“老乡,你家苹果是什么品种?”
“秦冠,3.8元/斤,要不要?”
“算了,这价格收来没利润,还可能砸在手里。”
当这名客商极度失望时,他又来到了下一家果园,这家的苹果似乎有些不一样。
“老乡,你家苹果怎么卖?”
“8元/斤。”
“瑞阳吗?”客商眼前一亮,目光盯着果园里红透了的苹果,仿佛看到了人民币在向他招手。
“我全要了。”
连续两三年,静宁苹果产地售价最高的不是山地梯田,而是来自葫芦河河谷川区。
嘉禾的瑞阳!但能在嘉禾拿到苹果的果商少之又少,因为除了出口,嘉禾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基地里,总经理乔辉目睹两辆货车先后开出果园,一辆运输苹果的,一辆运输果苗的。
他走向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