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各种正在进行土地整理的工地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阵势不小。
颇有资本下乡的味道。
一路没有停留的到了陆屋镇。
这里是进入钦江干流的节点,顺着干流南下就能抵达北部湾钦州港。
过了陆屋,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一个位于半山坡的火龙果园。
依然是单株种植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让每株火龙果都能获得足够的阳光丶养分和生长空间,是生产高品质火龙果的不二法宝。
单株产量也很高。
但密度太低,一亩只有400~500株,总体产量有限,同时单株种植会大幅增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加大了火龙果的推广难度,让其难以走向千家万户。
而单联排一亩能达到800株,双联排能达到2200株,总产量的差距巨大。
刘亚烈,一个马来西亚人,其是第一个将红心火龙果带到国内的人。
也应该是在国内商业化种植火龙果的第一人。
郭阳在园区入口处见到了刘亚烈。
只见其身形单薄,个子不高,穿着一件黑色薄外套,身边还站着一个穿着黑红斑点状衣服的中年妇人。
「刘总,冒昧来访,多有打扰。」
「郭总这话就客气了,欢迎还来不及呢,嘉禾的玫瑰蜜香可是难得一见的极品品种,极其受市场喜欢。」
刘亚烈笑了笑,跟着介绍了其太太钱雨。
钱雨笑道:「郭总,玫瑰蜜香是我吃过最好的火龙果。」
「哈哈,谢谢。」
「郭总,你可能不知,我非常喜欢吃火龙果,各地的火龙果都品尝过,玫瑰蜜香的口感最好最出众。」
钱雨赞不绝口,两口子的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比本地人的方言普通话听起来顺耳多了。
郭阳道:「你谬赞了。」
「这可是肺腑之言。」刘亚烈说:「郭总,你可能不知道,我原来在马来是从事油棕种植和棕油生产的,规模也不小。
那时我太太就特别喜欢吃火龙果,但在马来西亚,能买到的都是进口的白肉火龙果,口感非常不好。
所以,我就给我太太说,我种给你吃吧。」
钱雨附和道:「刚开始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没想到他那麽认真。又是查资料,又是引种,还真让他在马来试种起来了。」
两人有秀恩爱的嫌疑,让郭阳心里有点发酸,早知道就把林可青带上了。
「怎麽不继续在马来种呢?」
「马来西亚的土地不适合规模化种植火龙果,那时候,大概只能满足我太太的胃口。」
刘亚烈说:「火龙果是欧洲人眼中『口服的化妆品』,枝条和花朵也有诸多价值,但国内却大部分是进口,全国能吃上火龙果的人还不到3%,市场潜力巨大。
于是考察后,就来钦州投资建园,历尽磨难,才从最初的400亩,拓展到现在的8500亩。」
钱雨拉了拉刘亚烈肩膀,「哎呀,尽扯这些,赶紧带郭总进屋坐,尝尝果子。」
「对,你看我,郭总,快请。」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郭阳一边走,一边打量着果园的布局。
和嘉禾的果园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