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种植环节过剩,加工环节也出现了过剩,这就是产量突然暴涨带来的结果。
但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早都已经摆在了桌子上,就看上层怎么抉择了。
接下来,郭阳又和熊景聊了一些生产上的情况,但没下达具体指令,只是鼓励坚持,同时工厂的建设也不要拖。
尤其是燃料乙醇的项目,他预计国家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的推广,同时一定程度上放开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限制。
这是解决粮食过剩的办法之一。
挂了电话,郭阳又和鲍春来交流了一会儿,详细听了下粮食贸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等要下班时,他才回了办公室,然后给高德去了电话,详细说了说和陈燕秋、鲍春来以及熊景沟通的情况。
国外消费市场稳固,以及国内供应链的坚实基础固然令人兴奋。
但两人都清楚粮食过剩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即使这个星球上还有许多贫民忍饥挨饿,也改变不了这一现状。
如今的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是微利,全靠体量撑着,等北美农业生产恢复正常后,竞争必会更加激烈。
嘉禾粮油需要尽快理顺海内外渠道,让自身进入盈利状态。
这年的最后一个月,卖粮难的问题越发凸显。
先是各地方媒体报道,随后又在网络上传播发酵,引发了一波热潮。
惠农网和蔚来微博也被波及。
诸如丰产不丰收,只见农资涨价不见粮价涨的言论遍地都是。
郭阳最近都呆在办公室,一边梳理着集团各个板块的业务,也一边应付着各种电话来访。
有地方县市的,有产粮大省的,最后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也发来了函。
此时,他就在和粮食局的聂局通话。
“聂局,从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出口,嘉禾都已经尽力了,今年嘉禾只玉米出口量就接近1500万吨,国内没有比我们更多了的吧!”
聂局沉吟道:“能者多劳嘛,短期内也只有嘉禾有这个能力,粮食的运力跟不上,只有嘉禾全面实现了粮食的‘四散化’运输。”
国家粮食局其实从去年就意识到了国内粮食流通的困境,国内也在逐步推行四散化运输,但效果缓慢。
以往国内也没有大规模出口粮食的经验。
而且由于有种植结构调整的预期,即玉米改种大豆或其它作物,最终会错开运输周期。
谁也没料到今年再次在流通上出现了问题,另外,去年国储收储的玉米有很大一部分都成了库存。
今年再进行收储,也能装下,但一直这么存着,也不是办法,只能加大对外出口。
但出口又谈何容易。
铁路运输严重不足,汽车运输工具不足,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
聂局带队去东北进行了考察,大部分粮仓和中转仓都是散粮存储,但运输时又变成了包粮,而出口又通常是散货船运输。
这一来一回,得凭空损失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