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懋中咬了咬牙,只得称是。
接下来,他也就真的去了自己的房间,认真想了起来。
他是真不明白,为何夏言突然换了个态度。
且说,叛军方淮这里也知道了朱厚熜下旨进行科举扩招的消息。
这让方淮当场就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说:
“才恩科完,又扩招,这个天子还真是打蛇打七寸!”
“他这样做,就不怕免役的士绅群体越来越多,将来税赋不足,财力彻底不济吗?!”
房梁跟着道:“是啊,我们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担心有一天财不足的问题!”
“他总不能可以继续在附近发现什么金矿银矿吧。”
“可就算发现了许多金矿银矿,又怎么样,金银之物又不能直接当饭吃!终究还是看粮食多寡!”
“到时候,不事生产者越来越多,天下百姓怎么养活?”
方淮这个造反的士大夫倒替朱厚熜担心起将来了。
而不只是方淮在为朱厚熜担心,杨廷和也在为朱厚熜担心。
致仕在家的他,没想到朱厚熜到现在还在坚持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坚持改革与外扩。
杨廷和本来以为天子在东莱金矿之财用尽后,就会停止改革,就会选择保守治国的策略。
但他没想到,天子在坚持严加禁海和创建皇商制度,眼看着把沿海大户往死里得罪后,就又从倭国大名手里勒索大量钱财,还发现了石见银山,然后借着这些钱,开始宗室改革和军改。
当杨廷和从取道来四川看望他的门生盛应期这里知道,天子如今还要科举扩招,且不肯宽恕犯事官员后,更是忍不住连声叹气。
“这都是石见银山给陛下的底气啊!”
杨廷和因此说了一句。
盛应期拱手道:“老太傅说的极是,石见银山每年上千万两的进项,让陛下能够以此为具,而稀释天下奢豪大户的财富,自然也就变相的夺大户之利而富国安民。”
杨廷和对此颔首。
他们这类人,虽然不知道“经济学”这个概念,但对经济的理解并不是真的不深。
毕竟,货币超发引发的社会影响,在华夏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好几次。
南宋甚至还有士大夫提出“堆垛本钱”的概念。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