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
刚在游完泳的朱厚熜上了岸后,就换了一身轻柔的绸衣,然后坐在水池边,看起话本来。
大明朝如今流行话本。
而话本,也往往会反应一些底层市井的社会状况,能作为朱厚熜决定改革方向与烈度的参考。
所以,朱厚熜基本上会在午朝与锻炼结束后,看看话本,既是了解市井小民,也是休憩。
而朱厚熜这时正看着话本,太监黄锦就走了来说:“皇爷,鲁英已被正刑,其家人递了请恩准收其尸首的本。”
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
朱厚熜要杀谁,其家人是不能也不敢有怨言的,甚至收尸也得请旨才行。
毕竟,皇帝准不准其收尸,也是施恩还是施威的一种表现。
“告诉内阁,准其收尸。”
朱厚熜点头说了后,就继续看起话本来。
待到了晚膳后,朱厚熜才回了御书房,且杨一清、张璁、赵璜、桂萼也叫了来。
“虽说不和贡,但也不是说,就不能考虑边备,真不把边镇军民的安全当回事。”
“所以,朕召你们来,也是要再议议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应对之事。”
“你们也可以再提提你们的看法。”
朱厚熜说道。
杨一清这时先开口言道:“陛下选择不和贡,以臣愚见,的确是明智之举,因为无论如何,俺答想和贡这事本就是他一厢情愿。”
“如何是一厢情愿?”
张璁这时先主动问了一句。
杨一清则继续说道:“北虏不断南犯,根子上还是在于眼下气温是一年比一年冷,塞外草地退化严重,大量漠北的鞑子不断南下,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许多鞑子迫于生计也就不得不主动越过边墙寇掠汉民;”
“所以,俺答即便畏于我大明国力,想要和贡,他也阻止不了底下的鞑子因为要养家而越关来寇,到时候,所谓和贡也只会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的让虏患平息!”
“正是这个道理!”
“和贡贸易带来的收益只能养肥鞑子贵族与边镇大户,他们到时候可以更加合法的勾结在一起,蓄积人口与财帑,但两边的穷苦百姓则还是会因为气温的越发严寒、牛羊粮食的减产、而互相伤害得更加利害,乃至会因为贸易也不足以维系安宁,而裹挟勾结在一起的鞑子贵族和边镇大户,发动更大规模的南侵。”
“这就是朕现在没打算和贡的真正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