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那样到时候,他们缙绅大户即便等到了一位不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皇帝在位,只怕也没办法再得到足够的海外之利。
所以,廖道南不得不出列奏道:“陛下,臣认为,外邦之语言风俗不用学,陛下只需精通经学就能直追尧舜等贤君也!”
“胡说!”
朱厚熜当场予以申饬,且诘问着廖道南:“经学虽说为体,但外邦之语言风俗不学,朕怎么统御教化他们?”
“朕是天下之主,你们是上国之臣,都需要心怀天下才能为万世开太平!”
“朕且问你,如今在南方活跃的佛朗机人,你可知道他们的国在哪里,离我们多远,人口多寡,地域多大?”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巨患?”
朱厚熜还接着问起廖道南。
廖道南道:“臣只是翰林官,并不知道这些。”
“正因为是翰林官,就更应该熟悉各类学问,而不是闭门读书,不然将来如何执政,而为天子掌钧衡?”
“金朝和南宋当年那些相公怕也是因为像你一样轻视突然在北方崛起的蒙元,才最终被蒙元所灭。”
朱厚熜继续说了起来。
廖道南听后无法再辩,只得惶恐跪下认罪:“陛下教训的极是,臣愚笨,未及陛下考虑的周全,也明显无辅政之才,愿请罢官!”
“朕准了,自己回家经史子集重新读去!”
朱厚熜吩咐道。
廖道南叩首道:“臣谢陛下成全!”
因为朱厚熜回驳了廖道南,且也回驳的廖道南无话可说,参加经筵的其他大臣,即便有想劝阻的也不好再劝阻。
毕竟天子都说了这涉及到社稷安危。
谁还能多说什么。
朱厚熜知道有大臣不希望他真的提高认知,只希望他学习一些儒家经典,然后装一个仁爱的君主。
但朱厚熜自己清楚,作为一个大国帝王,尤其是专制的大国帝王,要想不被架空不被人闭塞信息,就得多学习各种知识。
所以,朱厚熜也就在经筵时提出要学外语。
而在朱厚熜之前,已经有大明皇帝开始学外语。
这个皇帝就是正德。
而朱厚熜也不缺这方面的教学人才。
曾经教正德佛朗机语的外夷使者火者者亚三现在都还在诏狱内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