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在认真征收后,能有多少税收,是与内需挂钩的,而内需是否强劲,则与民间百姓富庶程度有关。
当然,大明现在内需强劲,也跟从洪武朝开始就一直奉行低税率有关,让民间许多官僚缙绅富得流油。
而也因为低税率,朝廷也就税收不怎么高。
所以,费宏这样的执政也会因为朝廷就多了两百余万两的现银收入而高兴不已,乃至主动为一干大臣请功。
不过,朱厚熜和费宏等君臣都知道,增加了收入固然可喜,但开支也在大幅度增加。
因而,别看这钞关税增加了两百多万两,但因为扩充基层官僚组织、大造战船、扩招水师还有广建学堂等开支在持续增加,所以朝廷还是处于赤字的状态,依旧还不能还清兴明银行的借款。
费宏等负责财政的大臣,甚至因此觉得,外朝好像一直都欠着皇帝的债。
明明自陛下即为后,外朝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盐利的整顿、银元货币的建立、部分地方的田地清丈、还有去年的供销总铺出粜各仓库存实物,都让外朝在田税、盐课和交易上增加不少收益。
而眼下的钞关税改革,更是让朝廷增加了两百余万!
但外朝还是没有还完皇帝的债。
关键是,由于开支的增加和大明每年总是会有一些地方发生灾难,而导致临时开支增加。
也就导致皇帝借给外朝的旧债刚要还完,就不得不借新债。
费宏就觉得,皇帝陛下的债,像是永远还不完似的。
这让他倍感沮丧。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执政大臣,普遍都不喜欢欠债,而喜欢维持一个有存留有盈余的财政状态。
无论是当家还是当国。
他们都更喜欢这种状态。
这是上千年历史经验形成的文明习惯。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灾害与动荡会时常出现。
所以,在风调雨顺时,保持节用,存粮存钱备荒备战的思想烙印,早就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但费宏一想到,从梁储开始,每任首辅都没有还清债务,他心里倒也好受了许多。
不过,费宏仍存有想还清债务的心。
一日不还清,他这个首辅就一日当得不踏实,睡觉都睡不安稳。
所以,费宏主动拱手奏请道:“陛下,如今不臣藩王皆已处置,臣请辞去兼管吏部之权,而能尽心于开源节流事,以求能早日还清外朝债务!”
王琼这时看了费宏一眼,不得不一咬牙,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也请辞去兼管兵部之权,而能尽心于国税改良,以求早日还清外朝债务!”
“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