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通过字迹,李追远可以摸索到日记主人写下这些字时的情绪。
少年抬起头,看向自己身前的窗户。
老式木窗,有些破旧,空缝明显。
日记主人当时应该就蹲在这窗户后,小心翼翼地透过缝隙向下张望。
土楼院子很大,中间有个篝火槽,开会时应该是一群人围坐在那里。
日记主人在那群人中,看见了他自己。
想来,那一刻的他应该是无比惊恐的。
李追远翻开前面的日记内容,日记本不是作业本,很多人是不会在开页处写上自己名字的,而且日记内容基本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描述。
不过,李追远运气比较好,他很快就找到了日记主人名字讯息。
【当赵工嘴里喊出“崔昊”和“李仁”时,我扭头看了一眼李仁,在他的眼里,我看见了无奈和不满,想来,我当时眼睛里也是有着一样的情绪。
这大概就是,赵工之前宣布他儿子出生请大家伙聚餐时,我们俩没给份子钱的代价吧。
唉,我是真不理解,他儿子在老家出生,居然还能隔空在工地上办席,而且还好意思收礼。
早知道,我就应该给的。
现在弄的,被安排留守,过年连家都不能回。】
日记主人叫崔昊,与他一同留守的那个人,叫李仁。
冉大成原本还想邀请他们俩去自己家过年,结果发现这俩人在年前就不见了。
他怀疑这俩人是开了小差。
每逢佳节倍思亲嘛,当地条件又艰苦,偷偷撂挑子回家过年团聚,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现在根据日记内容看来,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现在的问题是:
崔昊和李仁,他们俩现在在哪里
就算是被吓得回家了,也不该是毫无音讯,至少薛亮亮那里应该能提前得到招呼。
在这里住着的,可不是普通工人,他们都是技术员或者管理者。开小差就开小差了,难不成还能就此隐姓埋名,连单位身份都不要了
这是施工队,又不是部队。
因此,这俩人多半是真的失联了。
李追远快速翻看过年前那段时间的日记内容。
在崔昊的日记里,充斥着对领导对同事的各种不满,点名道姓出来的就有十几个。
不过,在大量埋怨腹诽中,也有不少工作内容。
施工进度被拖缓下来的一大原因就是,工地上频频发生意外。
今天一个摔断腿,明天另一个截了手,还有人掉进了搅拌机里,直接丢了命。
笼统看下来,因意外事故受重伤的,就有十几个,丢了命的有三个。
结合这个工程规模来看,已经是相当夸张了。
在这一背景下,施工进度要是还能得到保障,那才真叫见了鬼。
而且,崔昊日记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施工队吸纳了不少当地青壮劳动力,附近有一座苗寨,苗寨里也有不少人到这里来上工挣钱,一场意外事故中,苗寨的人重伤一个,死了两个。
后来苗寨那边集体过来讨说法,让工程足足停歇了半个月。
这是劳动保障纠纷,暂时不是李追远关注的重点。
李追远留意到的是,崔昊日记中的描述:
今天大雨,工地停工,不知道为什么,晚上那伙苗寨的人来到工地上,打着火把唱歌跳舞,弄出了不小动静,然后从工地架子上摔下去了,酿成两死一伤的事故。
崔昊说,他们那晚应该是喝醉了酒。
也难怪双方会为此扯皮这么久,苗寨那边觉得自己人是在工地上出的事,施工单位也觉得自己这边冤。
而且,这件事到年前也没能彻底解决,双方时不时地还会对峙。
李追远不禁怀疑,这申请的不是技术支持,而是施工单位想要找人甩包袱,可能他们也不指望薛亮亮来解决,而是希望薛亮亮解决不了后继续喊人出面。
至于事故频发的原因,因为还没来得及去工地上去看,所以暂不知道到底是客观施工条件导致还是施工不规范导致。
当然,也有可能两者都不是,而是另一种特殊的麻烦。
李追远拿着日记本,下楼喊来众人,将日记本交给薛亮亮和谭文彬共同翻阅的同时,他也做了简短的口头介绍。
大家伙坐在一楼院子里,中间升起了火,锅里煮着吃的。
冉大成送来了些腊排骨和果蔬,米面屋子里本就还有,润生就把它们简单处理了一下,煮了锅汤饭。
薛亮亮捡了日记里的重点看了后,将日记本递给谭文彬,他拿起勺子,一边给大家盛饭一边对李追远说道:
“小远,要真是出了这档子事,那我就只能听你指挥了。”
李追远:“崔昊和李仁,是要去找寻的,我们得弄清楚过年前到底出了什么事。
另外,苗寨这条线,我们也得摸一摸,我怀疑事故发生的那晚,那三个苗家人,并不是因为喝醉了才出的意外。
工地我们还没去过,也得去实地考察一下。
不过,当下首先要做的,是确保我们这个‘窝’的安全。
你们先吃饭。”
李追远起身,先走进一楼的一间办公室,拿出纸笔,在办公桌上画起了阵法布置图。
阵法这东西,得因地制宜,尤其是现在李追远对阵法的理解层次又加深了,他要将风水格局也容纳进去,好让阵法发挥出更高的效果。
设计出来后,还得进行傻瓜式步骤分解,把复杂化的东西简单化,然后交给下一级“承包商”。
他画好图出来时,谭文彬他们也正好吃完饭。
李追远把阵法图交给谭文彬,谭文彬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后,再分包给自己的下一级。
这种流程,团队里所有人都驾轻就熟。
很快,谭文彬、润生、阴萌和林书友,全都拿着阵旗等材料,去按图纸标位进行布置。
夜晚的土楼里,不断传出类似乘法口诀的清脆声。
若是有村寨里的老人经过,听到这动静,怕是会勾起以前上扫盲班的回忆。
薛亮亮觉得自己干坐着也不合适,就往少年这边凑了凑。
“小远,你给我也找点活。”
李追远从口袋里掏出一沓自己画的“试纸符”,递给薛亮亮:
“亮亮哥,你把这些符找地上贴上吧。”
“具体贴哪里”
“你随意。”
“好,那你慢慢吃。”
李追远端起饭盒,汤饭已经凉了,他往里头加了些热水,然后就着从家里带的咸菜和香肠,吃了起来。
众人一直忙活到深夜,阵法才算布置好,在阵眼位置,李追远点了三根蜡烛,然后示意大家伙休息。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夜里就不要去瞎跑了,不如养精蓄锐静候天亮。
六个人,全都在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用睡袋打地铺,哪怕二楼有现成的铺位也没人去睡。
一楼办公室门开着,对着院子,空间大,不管发生什么事,总能多一些转圜腾挪余地。
谭文彬安排好了守夜轮次,接下来就是睡觉。
一夜平安,天亮鸡叫。
大家洗漱后,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由李追远分配起白天任务。
谭文彬和阴萌留在村寨里,进行打听。
冉大成有拖拉机,平日里不会一直待在寨子里,崔昊和李仁可能会和寨子里其他人有接触,这部分线索需要收集。
再者,既然日记里记录了那么诡异的一幕,那么对当地的习俗背景、故事传说,也需要做一个基础了解。
反正谭文彬干这方面的事,李追远很放心,不需要自己多说。
薛亮亮和林书友一起,去工地进行检查。
李追远则和润生一起,去那座苗寨探查。
通过在村里的询问,找到了冉大成的家。
他家坝子上,晾晒着不少腊肉,生活条件明显比其他村民家里要好一大截。
冉大成正在吃早饭,没料到薛亮亮他们这么早就过来,快速扒拉几口后,就赶紧开出自己的拖拉机,载着四人前往工地。
去往工地的路得到过简单翻修,比进寨的路要好走些,但也是颠簸得很。
行进途中,李追远向冉大成询问了苗寨位置。
冉大成说去那里的路更不好走,他明天可以带他们去,但被李追远拒绝了。
分头行动本就意味着风险增大,既然已经做出了这一决定,那就自然要把效率最大化。
快到工地时,李追远和润生下了拖拉机,从这里有一条岔道,翻山过去,就能到那座苗寨。
冉大成说返程时会在这里等着接他们一起回去,然后继续载着薛亮亮和林书友向工地驶去。
李追远没急着上岔道,而是站在原地,居高眺望着斜下方的水电站工地,同时拿出了自己的罗盘。
那里是一个标准的聚阴汇煞格局,一般来说,水电站还真就适合这种地形建造,虽然不标准,但很多时候水势属阴。
但让李追远有些奇怪的是,聚阴汇煞局下,本该有阴潮积洼之象,可水电站两侧山体,却光秃荒芜。
要么是断流建站破了这里的风水格局,要么就是原本该聚集起来的阴潮,被其它东西给中和了……或者叫吸收了。
要是后者的话,那就说明该处施工地有特殊的东西,不把它摆平,施工时就会容易发生意外。
好在,薛亮亮身边有林书友保护,而且早上出门布置任务时,李追远也交代了只观察不做具体针对措施,意思就是见坏就遛。
“润生哥,我们走吧。”
“好嘞。”
润生弯下腰,李追远上了他的背,润生奔跑起来。
山路崎岖,但润生依旧健步如飞。
在平原地区的人眼里,翻山越岭,是描述困难的一种形容词,但在山区人眼里,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冉大成说的翻过一座山,不是指一个山坡,这山,有好几道绵延。
以润生的速度,依旧奔跑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在对面坡上,看见了苗寨的建筑。
这是一座虽然已与外界接触,却还没真正进行开发的苗寨,越是靠近它,就越是能感受到一股古朴的气息。
亮亮哥说过,以后这样的地方,都会是旅游胜地。
但那是以后,至少现在,当一个外乡人忽然进入他们的世界时,彼此之间,除了好奇与探寻外,依旧留有一份警惕。
没到寨门口,就有人来询问李追远二人来此的目的,对方汉话口音很重。
不过,李追远倒是能听得懂,毕竟是经过南通方言锤炼过的。
李追远告诉他们,自己是工地上新来的调查员,来询问了解去年那起事故的情况。
听到这个自我介绍,周围人眼里流露出了清晰的敌意,不过有位年长者将年轻人驱散开,示意跟着自己上去。
年轻人容易被情绪引导行为逻辑,年长者倒是能明白,斗气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
苗寨内的环境,充斥着一种野性的美丽。
不过,它也不是那么原始,现代生活的东西,外头有的这里也有。
尤其是在看见一户人家院子里,俩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拿着铅笔写着作业,寨子里的风在吹过他们语文书上的插画后,都变得有些轻盈。
中年人将李追远二人引到一座老屋里,里头坐着一个老者,老者正低头抽着竹筒烟。
简单交流后,老者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中年人就退走了。
老者长舒一口气,抬起头,看见李追远时,眼里微微有些诧异,问道:
“怎么来了个娃娃”
老者的汉话很标准流利。
李追远拿出了自己的证件,里头有学生证和单位开的实习证。
老者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把证件递还给李追远的同时,还扭头对屋里喊了一声:
“阿妹儿,拿点吃食来。”
里头传来一声动听的回应:“有外客来了哇”
一般只有外客来时,阿爷才会说汉话。
“嗯,外客,了不得哦,聪明娃儿。”
阿妹端着吃的出来了,她年纪和阴萌一般大,眼睛很亮,笑起来像月牙。
看见李追远后,阿妹忍不住伸手想要摸一摸少年的脸:
“长得真俊啊。”
“咳……”老者咳嗽一声,打断自己孙女的举动,提醒道,“娃儿虽然小,但现在也是公家的人哩。”
“哦,这真是吓人哦。”阿妹收回了手,捂着嘴,表示惊讶。
老者把竹筒递向李追远。
李追远摇头,示意自己不抽烟。
身侧的润生,眼睛亮了一下。
老者笑了笑,把竹筒递给润生。
润生把竹筒抱了过来,老者教他怎么吸,等润生吸了一口后,仍觉不过瘾,从包里拿出铁盒,打开后自里头取出一根粗香,点燃,放入竹筒里。
再用力一吸,润生脸上流露出舒适惬意的神情。
老者很是好奇。
润生拿出一根粗香,递给他。
老者没去尝试点燃吸一口,而是放在鼻前闻了闻,然后猛地站起身,换了一种目光看待李追远和润生:
“二位,到底是谁!”
能从一根香上,看出二人另一层身份,证明老者也不是普通人。
阿妹面露紧张,走到自己阿爷身侧。
老者伸手拍了拍孙女的手背,又换了一个更缓和的口吻问道:
“二位,是为解决那个东西来的么”
李追远开口道:“爷爷,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么”
“请坐。”
脱离普通人身份范畴后,聊天就变得更容易简单了,这是李追远乐见的局面展开。
传统苗家人一般有两个姓,一个是苗姓,一个是汉姓,老者汉姓是文,汉名叫文秀山。
光听这名字就知道老者以前家世很不错,当然,他现在在苗寨里的地位也很高,有点类似南方地区的宗族之长,不仅掌管族内俗务,还管祭祀。
这祭祀,显然是有点东西的,文老爷子可不是对润生吃香感到好奇,而是瞧出了这香里的隐妙。
当初在将军墓里,谭文彬可是拿这些香,去和那些鬼套关系走后门的。
李追远的自我介绍就比较简单,说自己家里有人研究玄门,自己耳濡目染,也就会一些。对这套说辞,老者显然没信,但出门在外,不过度暴露家门本就是常理,他也就不觉得奇怪。
双方很快就聊起了工地上的事。
老者说,是寨子里的人去那边上工后,他才察觉到,那处工地有问题。
出事的那三个人,也是寨子里他的徒弟,他本意是想帮忙,让他们去把那问题给解决,好不影响施工。
毕竟,他分得清好赖,知道水电站建起来后对当地的好处。
但谁成想,问题没能解决,反而被问题给解决了。
说到这里时,老者脸上也呈现出了无奈与抑郁。
不等李追远开口,老者就先一步问道:“你说,这补偿,我们该要不该要”
李追远点点头:“该要。”
只是要的方式有点不对,工地上请“能人异士”做法驱邪保平安,不算什么稀罕事,但这部分的支出,你真没办法白纸黑字地写上去,也没人敢写。
而且,这种事要是事先不说清楚,事后就更难扯得清。
老者一开始是轻敌了。
李追远:“如果您所说的属实,那补偿方面,我会去帮您争取下来的。”
老者摆了摆手:“不仅仅是补偿款的事,那地方有问题,不把问题解决,继续施工下去,只会出更多的事,就算最后那水电站建成了,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灾祸。”
李追远:“这也是你们去阻止施工的原因”
老者:“一半一半吧。补偿款是要的,但我也害怕这个问题会变大。你们把水电站建好了,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以后这里因此再出什么灾祸,就得我们这些本地人来扛了。
我不是不懂变通,也不是不讲道理,但有些事解决不好,是真的会继续死人的。”
李追远:“那个问题,您能再具体形容一下么”
老者站起身:“我带你们去见一个人吧。”
在文老爷子的带领下,李追远和润生走入了寨内另一户人家的家里。
门口,坐着一对老夫妻,老夫妻看见外来人,马上瞪大了眼睛,眼里有怒气。
文老爷子用苗话呵斥了他们几句,老夫妻这才撇过头,不再阻拦。
走进屋里,推开一个房间,房间显得有些小,木墙壁似是新置的。
里头放着一口水缸,水缸内泡着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神情萎靡,听到动静时睁开了眼,但他眼眸泛白,明显自我意识所剩不多。
缸内泡的是草药,还有几条蛇在里头游动。
但外侧缸壁上,已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灰色菌毛。
“我就三个徒弟,他是那晚唯一一个活下来的,现在,就只能勉强维系成这个样子了。”
李追远问道:“他现在能说话么”
“偶尔会清醒,说些胡话。”老者将自己的手伸入水缸中,自里头抓出一条蛇,然后大拇指在蛇腹位置按捏。
青年眼眸里的浑浊稍稍退去,他的身体开始在缸内扑腾,嘴里不停叫嚷的同时,神情一会儿惊恐一会儿谄媚。
他说的是什么,李追远听不懂,但有一个发音,不停地重复出现——老变婆。
老者翻译道:“他在求饶,求她不要吃了自己;还说,他的兄弟洗干净了,吃了他的兄弟,就不要吃他了哦。”
李追远问道:“他喊的那个老……”
少年察觉到老者神情一变,马上改口问道:“名字都不能说”
老者点点头:“说了,她就能听到,会找上你。”
说罢,老者伸手抓住墙壁一侧,将它卸下。
原来,先前打开门觉得里头房间比较小的原因是,房间四周,包括地板以及天板处,都新加了一层木板。
当把这些新木板取下来后,原本房间的墙壁上,到处是爪印。
她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看过这个猎物。
她故意没杀他,故意让他生不如死地活着,甚至故意留下了自己来过的痕迹。
寻常的邪祟,行事风格可没有这般嚣张,它们鲜少出现在人群聚居处,而且还是在寨内明显有能人的前提下。
老者带着李追远和润生走出屋子。
有句话,李追远知道自己说了没用,但他还是得说:
“我或许有办法,能让他恢复正常。”
“谢谢。”老者点点头,“但你能救得了我们全寨么”
李追远知道会是这样的回答。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她的警告,人救回来的当晚,她就在屋子里留下痕迹了。”
李追远:“我会去尝试处理她的。”
老者:“我不会帮你。”
李追远:“理解,但你可以多给我一点讯息么”
老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
他领着李追远回到自己家,在先前聊天的地方坐了下来。
老者让自己孙女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下了几行字,分别是:
牙变婆。
熊嘎婆。
老变婆。
老者用手遮盖着字,只推到少年面前,让他看了一眼,然后马上将纸折起来,烧掉。
“不同的地方,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她的故事,流传于整个云贵川。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阿爷就跟我讲过她的故事,阿妹小时候,我也对她讲过。
但我真的没料到,她居然真的会出现在我家附近。”
说到这里时,老者露出苦笑。
这本是长辈拿来哄骗孩子乖,早点听话睡觉的恐怖故事。
就跟“再不听话喊警察叔叔来抓你”一样。
看着孩子们害怕的样子,大人们只会觉得好玩有趣。
然而,当发现这个恐怖故事的背景,真就在自己家门口时,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李追远脸上的神情也是略显凝重。
能成为一大片区域里的流传故事的邪祟,意味着两种特征:一是存在悠久;二是曾非常活跃。
而这,都可以理解成……不好对付。
“我年轻时,曾在外游历过,关于她的故事,我也听过很多版本,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一类。
有说她是女人生前受委屈,死后怨念集结,诞生出的尸妖,将这一类,统称为她。
有说她生前曾是贵女,破家灭寨后,沦为奴隶,一直饱受折磨,最后被拉去殉葬,最后靠自己双手挖出坟墓,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有说她本是一位圣女,却走入邪道,企图以自身孕育鬼胎蛊,最终受蛊反噬,母子一体,天生怨气,嗜血成性。
关于她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我也不知道哪一种是正确的。
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
她,
喜欢食小孩。”
在说这句话时,老者看着李追远的目光,带着些许闪烁。
“尤其是你这种,看起来干净斯文的小孩,那是她的最爱。”
李追远礼貌地笑了笑。
老者抿了抿嘴唇,这少年的气魄与胆识,当真让他刮目相看。
但很快,少年接下来的话,让老者内心对他的评价,又被提了一层:
“那挺好的,我还怕她不来。”
老者有些僵硬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老者又说了几件事。
一是他那三个徒弟准备去解决她时,带上了寨子里的几件世代供奉的器物,结果不仅死伤惨重,连那些器物也全部被毁掉了。
寻常山精鬼魅,连那个器物都无法靠近,可对她,似乎就完全不起效果。
二是出事后的有一天晚上,老者曾亲自坐镇受伤徒弟家,企图等待她的到来。
她来了,来得悄无声息,在屋内留下了痕迹。
而整个过程中,老者毫无所察,这意味着,她如果想要杀了他,轻而易举。
三是寨内有族人下山去镇上采购时,夜里回来搭乘附近一位寨民的拖拉机。
有老婆婆在路上招手也想搭便车,那寨民就让她也坐上来了。
老太太蓬头垢面,衣服残破,上车后就很饿的样子,在啃食着东西,吃得津津有味。
问她吃什么,她说在吃鸡爪,还给了那族人两个,那族人先吃了一个,觉得滋味不错,另一个就放口袋里,想要带回去给家里孩子吃,结果下了拖拉机走山路回到寨子里后,在灯光一下一看,哪里是鸡爪,分明是连并在一起的血淋淋的手指。
李追远询问那个吃了“鸡爪”的族人现在怎么样了。
老者回答:生了场大病后死了,年前刚办的丧事。
李追远又问,那个开拖拉机的寨民是谁。
老者说姓“冉”,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开着拖拉机,拉一些货来苗寨里贩卖,也会收一些山货去镇上卖。
李追远觉得,那个开拖拉机的,很可能就是冉大成。
不过,从接触下来,李追远没在他身上察觉出什么不对劲,去过他家里,他家里也挺正常。
一般和邪祟接触久了的,自己或者自己住处多少都会留下一些痕迹。
但他完全没有。
所以,不一定是冉大成和那个老变婆是一伙的,大概率只是他运气好,虽然接触过老变婆,却并未嘴馋跟她要东西吃。
聊到最后,老者实在是没什么线索可提供的了。
李追远起身,准备告辞。
老者开口道:“对不住了,孩子。”
为了保存寨子,他选择了低头,不起直接冲突,这无可厚非。
因为老变婆明显有着毁灭这个寨子的能力。
李追远微微一笑,道:“您已经努力过了,剩下的,就交给我来解决。”
老者:“若是能解决,事成之后,我苗寨必有……”
李追远抬起手,打断了老者的话。
“我不是为了这个。”
老者:“我知道,但这是我们寨子里的一点心意。”
“我也不是为了你们。”
老者沉默了。
阿妹开口问道:“外乡来的少年郎,那你是为了什么”
李追远:“我是为了我自己。”
阿妹疑惑道:“可你不是这里的人呀。”
老者伸手轻轻拉了拉孙女,说道:
“我年轻时,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喜欢说一句话,而且每次说那句话时,神情都很肃穆。
先生,
是为了正道吧”
这次轮到李追远沉默,他可没说这样的话。
老者发出一声感慨:“先生以后可常来我寨里做客,不为感谢,只求先生赏脸光临。”
“好的。”
李追远转过身,身旁的润生蹲了下来,将少年背起,走出苗寨。
老者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
“阿爷,人都走了,你还在看呐。”
老者坐了回去,将竹筒烟拿到自己面前。
阿妹笑道:“阿奶在时常说,阿爷年轻时长得可俊了,阿奶当初一眼就瞧中了你,是不是就和先前那少年一样”
老者笑了笑,然后又摇摇头,吐出一口烟后,缓缓道:
“我年轻时可远不如他。”
……
李追远趴在润生宽厚的背上。
润生奔跑时,会刻意维系自己上半身的平衡以减轻少年的颠簸,李追远甚至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在润生背上打个盹儿。
他确实是睡着了。
因为他有种预感,这个老变婆会很难对付,自己必须时刻保证好状态。
一定程度上,只会大开杀戒的邪祟,其实更容易对付。
而那种有力量且懂得克制的,反而危险系数更高。
因为这意味着,她有脑子。
“小远,你快看。”
润生的声音,让李追远苏醒,少年睁开眼。
他们二人正站在一座山头上,再往下就是之前和亮亮哥冉大成他们分开的岔道。
原本说好,谁先完事儿后都会在这里等待,然后一起坐拖拉机回寨子。
现在,他们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远处下方的路上,有一辆拖拉机已经行驶了过去。
开拖拉机的是冉大成。
后头载着四个人,分别是薛亮亮、林书友……
以及润生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