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毕竟,京大的保研率一直在四五十,有的年份甚至能到百分之六十几。
其余一部分没保研的,许多也去国外留学了。
真正本科就毕业工作的人反而只占了一小部分。
宋瑶和章琼联系得比较多,很清楚她的情况:“你的话,保研应该没问题的。”
章琼点头,又有些苦恼地叹了口气:“现在就是在纠结该怎么选导师,走什么方向。”
“对于很多人来讲,想象中的研究生应该是这样的:研究方向前景光明,项目经费充足,有一两个横向项目来丰富简历,再有几个纵向课题可以出文章拿各种奖学金,还有导师亲自指导论文…”
许青舟已经吃完了,喝了口汤之后,给章琼分析。
“对对对。”章琼眼前一亮。
“但”许青舟停顿一下,摊着手说道:“能碰到这样导师的可能性概率不高。”
许青舟曾经就是从硕士读到的博士,感触颇多。
“第一种,导师已经转行政了,不会亲自指导,平时有博士师兄师姐带带,对专利、比赛、文章、奖学金等等的套路研究成熟,但是国内找工作没有什么对口的。”
“第二种,导师是那种资深的老教授,专注于纯粹学术,不接任何横向的课题,只要博士,硕士的话,希望不大。”
就比如楚江峰院士,现在甚至连博士都不带了,精力全放在科研上。
“第三种,导师项目超级多,学生就是纯牛马,永远是干不完的活儿。当然,这种情景还算ok。”
许青舟靠在椅子上,懒洋洋地说着。
还有导师是某个研究所的所长,官威挺大,不会管研究生死活,手下的人就连开题都得焦虑。
或者导师相对年轻,平时的课题经费不足,成果积累也少,好处在于认真,每一步都亲自指导,论文也能给你逐字修改。
亦或者导师是副教授,已经没什么追求了,佛系教学,甚至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成果什么的就得靠学生自己。
当然,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就比如经费不足这点,京大某个课题组的经费不足和某些末流高校相比,简直多得不能再多了。
“嗯,我记下了,会认真考虑的。”章琼点点头,倒是没想过和许青舟他们一样,在李岱月这样某个领域的大佬手下,或者院士系导师的手下读研。
等八九月份能获得一个保研名额就已经很满足了。
并不是她自己堕落,而是超级超级难。
想进入京大和水木大学这类顶尖院校,真的需要智商。再然后,就会有一种被按在地上摩擦,体会到什么叫差距。
没错,越是顶尖的院校,智商的差距就越明显。
三个人吃完饭,让宋瑶和章琼聊天,许青舟主动承担洗碗的任务。
章琼一阵咋舌,“小瑶,你的生活可太让人羡慕了。”
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