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找准定位促结果。
他是大唐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搞不得后世那一套,这不符合当下大唐跟自身的情况。
又不是黄巢,考不进长安选择打进长安,他出生就在长安。
所以在有些地方,就需要进行改革了。
回到原来的话题,怎么才能培养军队,搞什么个人情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没有这么多时间跟精力。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军队的信仰。
封建王朝时期的军队,是不存在信仰的概念,府兵服兵役,可没有自愿的说法,属于是强制兵役。
大唐真正的精兵,是脱产军队,不需要进行农事,但这样的军队只是极少数。
大唐有634个折冲府,每府800至1200人,包括长安十六卫禁军,整个大唐的军队数量,大约是在七十多万。
其实这个数目相比其他王朝,已经是很少了,当然,这也有人口因素的影响所在。
‘信仰。’
李承乾在书房,缓缓提笔。
——
讲武堂成立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
甚至很多官员认为,这完全就是太子在想办法培养势力。
却被陛下给截胡了。
有些世家的聪明人,倒是意识到讲武堂的存在,会对世家形成更大的压迫。
但这样的情况,世家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
本身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阻止。
世家大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想法,是怎么加入进来,而非是怎么去进行阻止。
原本不屑一顾的旅帅官职,现在已经变成香馍馍了。
像是五姓七望这样的大世家,已经开始着手于安排族内子弟,想办法去当个旅帅。
要知道原本他们对于旅帅的职位,可是瞧不上的。
但凡七望族的人进入军队,即便是不被重视的庶出族人,最小那也是从校尉开始。
两天时间过去,今日也到了太子讲学的日子。
这两天,每逢讲学之后,苏定方都会来到东宫汇报讲武堂的情况。
讲武堂的进展,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困难。
这些旅帅来的学子,便说兵法吗,连识字的都没几个。
哪怕是苏定方这等在兵法上造诣颇深的人,讲解起来也是尤为复杂。
往往是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裴行俭能成为苏定方的弟子,是因为他本身就在兵法上有所见解,而且理解能力很强,还是通过科举入仕。
这些大头兵,本身连聆听的资格都没有。
按照现在的进度,他们首要学习的,是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