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晚明风华 > 第五十二章 客栈

第五十二章 客栈

 锦衣卫的权威,自从指挥使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随着文官势力越来越大,明初令百官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在文臣面前开始夹着尾巴做人。

    成化皇帝为了提振锦衣卫,增设了东司房、西司房,却也无济于事。

    眼见锦衣卫吓不住人,成化只好又搞出一个西厂。

    直到嘉靖时期,因为老道士极其宠幸锦衣卫都督陆炳,这才使锦衣卫的声势又煊赫了几十年。

    到了晚明,文官对厂卫的打压更加厉害,哪怕厂卫老板司礼监掌握批红大权,厂卫的势力也每况愈下。

    后来魏忠贤上台,厂卫声势大涨,那其实只是回光返照,垂死前的疯狂罢了。

    魏忠贤一死,厂卫彻底被文官踩在脚下,再也无法翻身。

    《中国古代情报史》的结论是:明朝厂卫之所以式微,根本原因在于,虽然有皇帝的极力支持,但它极端反动。

    就是说它干的事情,极少利国利民,多是祸国殃民。

    它干的都是控制思想、钳制言论、镇压异己等事,对于有价值的国内国外情报,鲜有见树。

    就连周边敌对势力的情报,也很少搜集调查,让明朝的内外政策非常被动。

    朱寅忽然有点想笑。很多人就拿着那几个少数的事例,渲染厂卫的情报能力有多强,他们真的了解厂卫么?

    厂卫根本不是真正的情报机关,而是侍卫亲军。情报工作也很业余。

    明朝虽然有庞大的厂卫,但它的情报能力比起唐宋,不是进步了,反而是退步了。

    唐朝哪怕到了晚唐,也知道吐蕃、契丹、日本、高丽、阿拉伯、天竺国内发生了什么。

    宋朝对敌对势力的情报也做的很专业。

    可是到了明朝,空有规模庞大的厂卫,却连国内土司的军事力量都搞不清楚,对外战争严重缺乏情报支援,国内被各种间谍渗透成筛子,多次泄露重大机密。

    自己要建立的情报机构,一定要代替锦衣卫的作用。

    此时,那赵公子继续道:“刚才说到哪了?哦,说到天子怠政。”

    “真要垂拱而治,那倒也是好事。朝廷自有相公们打理,只要众正盈朝,天下自然太平。”

    “可陛下又想怠政享乐,又信不过外朝,专一宠幸貂珰内臣,这国事还能好得了么?”

    另一人道:“赵兄所言极是!”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词条觉醒:从采药开始修行满级大佬重生:太子的农门妻飒爆了港城1985仙子,我自幼正人君子2003:从外贸开始小丧尸找脑子找到七零后,随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