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和楚云逸想要的答案有些出入,但能够想到这一块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份试卷会出自谁之手呢?苏御还是孙启衡?”楚云逸暗自猜测,直接写了一个“中”字,并且署上了自己的名。
又翻了几张,楚云逸又是眼前一亮。
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于当今治世之要义。”这一栏写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洪钟大吕,醒世之昏聩,于今之治世,其义卓然,时不我待。
民为贵者,国之命脉所系,毋庸置疑。君与社稷,离民则如空中楼阁、水上浮萍,虚幻而危矣。然今之世,民苦甚矣!税赋繁重,若枷锁加身,民不堪其负,饥寒交迫者众,而朝堂肉食者,竟漠然视之。民之衣食住行,本为政事之要,今却遭轻慢。轻徭薄赋,乃分内之事,唯此,民方得生息。今民智已启,非昔日可比,民有目可视、有耳可闻、有口可言,若掩民之耳目、塞民之口,必致大乱。当广开言路,使民能监朝堂,乃至君上,此非细枝末节,乃存亡之要。若君与臣惧民之监督,必心怀叵测,安有国家之宁、君民之和?
社稷次之,社稷者,本为护民之具,今常为害民之器。国家之律法、秩序,应为公正之基,然今弊病百出。守旧法者,不过为权贵谋私,陷民于水火。变法革新,势如燃眉,若因循守旧、畏葸不前,无异抱薪救火。治水尚知疏堵之理,治国焉能不知?社稷之政,非高居者之戏,当有民之参与,若罔顾民意,律法政令皆为废纸,徒令民对社稷绝望。
君为轻,此“轻”者,诫君勿骄矜。君者,荷天下之重责,当为万民谋福。然今之君,其责尽否?君若恃位傲物、以权谋私,乃国之罪人。君当为公仆,为德之表,今朝堂阿谀者众,君若不能明辨、不能纳贤用能,反闭目塞听,为奸佞所蔽,何以导世风?何以服民众?君当受民之监督,若君行有差,民必问责,否则,君位何存?君若不以民为本,必为民弃,为史所唾。
于今之治世,若不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理,若不重百姓监督,国必陷危境。唯以民贵为核,大刀阔斧革社稷之弊,君谨守其责且受监督,方可致国家昌盛,万民安乐,此乃吾等心中大义,望当政者醒,莫至祸临而悔。
“好好好!”楚云逸猛拍大腿。
这是他看了这么多卷子里面第一个提到由百姓监督皇帝的。
楚云逸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看向最后一题:
吾窃以为,民智渐开,于国之治,乃利弊交织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