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陆绍华不久前突然现身在中东部沿海的江东道,在一些贰臣和商贾的支持下裂土建国,之后又陆续的拉扰了周围的十一座城池。还好李秉生李大人擅自出兵控制了江东道周围所有城池,这才将陆绍华的势力压缩在了江东道附近。”李铮回道。
“朝廷就没有什么动作吗?”楚云逸皱着眉。
“诸葛元帅和一些大臣都主张武力收复,不过被朱相驳回了,王爷最终也没有出兵。”李铮顿了顿,又说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支持诸葛元帅的,万一让他们站稳了脚跟,到时候就更不好处理了。”
“朱翰墨做的对。”楚云逸松了口气。
“大人为什么这么说?”李铮有些疑惑。
“你只看到了一方面,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还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元帅。”楚云逸说道:“现在出兵或许可以清除掉老大的势力,最好的结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王爷刚刚登基,如果再起战端,势必会失去民心。而且说到底,老大毕竟是陆抗的儿子,在大义上我们就站不住脚。另外快到汛期了吧,南方又需要往里填一大笔银子……”
“原来如此。”李铮频频点头。
在李铮、白增亮和王犁三人之中,楚云逸其实更看好李铮。
白增亮贪小利而无远谋;王犁太过求稳,一旦有大变故很难及时作出决策。只有李铮性格稳重又颇有谋略,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成为一国柱石。
“李铮,还要提醒你一句。除了你我之间私下交谈,否则不能再叫王爷了。”楚云逸突然想到了这一回事。
“是。”李铮点头。
“唉,王爷还是不如陆抗啊!”楚云逸长叹一口气。
如果是陆抗来处理这件事,他一定会暗地里下诏让李秉生直接出兵。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只需要给李秉生扣一个擅自出兵、欺君罔上的帽子就能把自己撇干净。
陆抗是明君,陆云是仁君。哪一个更好也说不清楚,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你去休息吧,好好睡上一觉。”楚云逸理了理衣服:“我去见王爷了。”
“大人,我和您一起去吧。”李铮担心楚云逸有危险。
“没事的,还有白增亮跟着我。”楚云逸拍了拍李铮的臂膀。
> --